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個人,一本書,一座城(王淑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個人,一本書,一座城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一個人,一本書,一座城》中國當代作家王淑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個人,一本書,一座城

突然有了去浙中武義的念頭,是在讀完《時光底片》一書後。

武義有條熟溪河,才女李清照流離南方時曾泛舟河面,發出「聞說雙溪春尚好」的詠嘆;詩人孟浩然曾夜宿武義,寫出「就枕滅明燭,叩舷聞夜漁」的名句;一個名叫「上街」的地方,「卵石鋪路,青石板拾階,狹長連綿,門戶相對,幽深寧靜。街面上是傳統的前店後居,店鋪後頭,傳統建築如民居、廳堂、祠堂、古井等,白牆黛瓦,背脊凌翹,森森壁立。」徽商們在此衍生着繁華;迎恩門、鎮東門、接龍門、來遠門、文興門、上水門、下水門、文豐門、迎薰門,武義的門多,門裡門外長滿了故事;何氏宗祠、俞氏宗祠里,供奉着敬畏和追思,傳承着族風浸潤出的書香氣息,流淌着古村人文的精神源泉;俞源太極星象村,顯示着神秘的星象八卦;金川村山上的棄嬰塔,唏噓着封建社會裡的人間悲劇;茶商古道,氤氳着中國幾千年的茶文化;江南隱世村落山下鮑,至今依然保留着濃郁的古風古韻;氣勢磅礴的武義大紅岩,有着諸多的美好傳說;「山環如郭,幽深如洞」的郭洞村里,千年的古塔、古祠、古宅、古坊詩情畫意猶存;傍水而生的申明街,是武義江賁張大血管延伸出來的一根細柔的靜脈,搏跳在天地心臟之間;溪水潺潺的沿溪村,古樹、石溪、小峽谷散落其中,有着世外桃源的意境;松宣古道上,紅色革命精神滌盪心懷;婺州窯里,千年窯火延燒着青瓷的神韻;鳴陽樓的鐘聲、長安堰的水聲、書台山的讀書聲、北嶺洞的風聲迴蕩在天地間,牽着武義人的心和魂,「武義的先人們無比尊崇和熟稔中國的風水理論,以它為羅盤選址布局的縣城,群巒環抱、川流相依、地勢坦緩,百姓依山擇水而居。城牆逶迤、水門雄屹、負陰抱陽、安寧從容。」……

一本近20萬字的散文集《時光底片》,其中四分之三的篇章都與武義有關。這讓我想起了馬爾克斯的馬貢多,杜拉斯的湄公河岸,魯迅的紹興,沈從文的鳳凰,蕭紅的呼蘭河,莫言的高密,還有福克納的那句名言:我的像郵票那樣大小的故鄉是值得好好描寫的,而且,即使寫一輩子,我也寫不盡那裡的人和事——一個優秀的作家,善於把自己的家鄉展現給世界,把民族特色的風物展示給讀者,鄢東良也不例外。

武義是鄢東良的第二故鄉,但這絲毫不妨礙他對武義的愛與疼。他以一種學者的姿態,在江南的紅黃壤堆積的厚土層上行走,以嚴謹的態度和理性的筆觸,客觀而真實地描述着武義的歷史文化、民風民俗以及浙中旖旎的風光美景。他說:「我想追溯到那些已經漸行漸遠的遙遠履印,窺探舊時落後生產力狀態下的某種人類生存狀態,去還原一段段歷史的固化和縮影。我想讓人們和我一起穿越時光隧道,身臨其境,聆聽到古村落、古城市怦怦的心跳。」——他做到了。

當我安坐在西北黃土地的一隅,伴着如水的月光,將《時光底片》一字不落地從《自序》讀到《後記》,江南小城武義的盛景就在心裡扎了根,並生出了一粒粒嚮往的種子。這是文字的魅力,是寫作者的功力,更多的,是整本書的風格暗合了我內心的種種歡喜。

歡喜於作者言必有據的嚴謹行文態度,這是一個寫作者最可貴的品質。

為真實而豐滿地呈現武義的歷史文化,作者參考畫家的多維度還原古城歷史風貌的畫作,查閱大量歷史文獻,花許多時間走訪健在的老人,實地考察古建築遺蹟留痕。在他的歷史文化散文中,他就像一個嚮導,帶領讀者遊覽古蹟,更兼顧着學者的身份,以史寫實,完成歷史的尋根。

他去看「棄嬰塔」,「行前我從清代筆記中了解過它的前世今生,如今真的駐足它的面前,凝視着它的殘破面孔,耳畔總覺得有嬰兒的哭啼隱隱傳來。」

他在茶商古道上行走,說老茶行,講茶文化,「據歷史記載,到清初,全國各地的茶行仍有1000多處,茶葉交易量現今雖無法知曉,但也足見當時茶行業的興盛狀況。」以這樣的句子為一段文字結尾,這是一個寫作者對歷史和筆下文字的尊重。

他到山下鮑村採風,「聽村里老人說,古時山下鮑只有很少幾個鮑姓居住,山下鮑村名以其而得之。但實際上現在村里卻是涂姓為絕大多數。這個謎底在山下鮑《雙溪塗氏宗譜》中已經找到。」

「從俞源村歸來,我查閱了幾部辭書,找到了『報告、報章、報聞、報稱』等詞,唯獨覓不到『報單』一詞。為此,我心中甚感遺憾。」——卓越的寫作姿態,才可以成就文學的豐饒與重量。

[1]

作者簡介

王淑萍,回族。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