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郭洞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郭洞村位於中國浙江省武義縣熟溪街道境內,於2003年10月被選為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郭洞村成村年代可上溯到宋代,因山環如郭、幽邃如洞,故名郭洞村。村內古建築眾多,其中有建立於明代萬曆年間的何氏宗祠,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的鰲峰塔等。

簡介

郭洞村村位於浙江武義縣武陽鎮境內,因山環如郭、幽邃如洞而得名。入選2003年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聯合評選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第一批)名單。郭洞村外鰲魚山頂的鰲峰塔,高14.5米,建於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集山川之秀,匯詭奇之景的郭洞水口,80多棵明代萬曆年間栽種的古樹,密布於古城牆內外,古韻森然。城牆東首的回龍橋,初建於元朝,重建於明隆慶年間(公元1567~1572年),石橋上有亭,是最吸引人的休閒觀光點。橋東龍山之麓有建於明末的海麟院,塑有關公像和壁畫。龍山奇峰插雲,

相關事件

百畝古森林中雲蒸霧游,蟬噪鳥鳴,煞是神奇。村南寶泉岩,為武義著名的「武陽十景」之一,登上獅子頭山頂眺望千峰奇景時,兩腋風生,飄飄然有雲遊仙境之感。寶泉岩上的寶泉寺,初建於明代,它不僅是方圓數十里佛教信徒進香誦經之寶剎,還曾是當年武義南營紅軍的營地。寶泉岩巔的寶泉,臥虎山麓的漳泉,旱不涸澇不溢,冬溫夏涼,自古名人多有詠誦。何氏宗祠,是郭洞20多幢明清古建築中的代表,建築恢宏,氣魄不凡。祠內的古戲台典雅古樸,匾額滿梁顯示着這裡的人傑地靈,後院與祠同庚的羅漢松,冠大形美,為省內難得的古樹珍品。古村落奇觀郭洞先祖可溯宋朝宰相何執中。元代至元三年(1337年),後裔仿珍藏北京白雲觀的學仙修道寶圖《內經圖》營造村莊。砌城牆形成水口,建回龍橋聚氣藏風,植村周樹木善化環境,規劃民居、通道並巧設七星井,形成「山環如郭,幽邃如洞」的絕佳人居環境,故名郭洞。被譽為「江南第一風水村」。家族文化奇觀郭洞村歷代尊師重教,人才輩出,僅明清兩代就出過秀才、貢生、舉人146名。何氏家族文化深厚,宏偉古樸、保存完整的何氏宗祠,是郭洞家族文化的縮影,豐富的古文化遺存令人讚嘆。村民身健壽高,是著名長壽村,平均壽命高達85歲以上[1]

建築特色

郭洞村外鰲魚山頂的鰲峰塔,高14.5米,建於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集山川之秀,匯詭奇之景的郭 洞水口,80多棵明代萬曆年間栽種的古樹,密布於古城牆內外,古韻森然。城牆東首的回龍橋,初建於元朝,重建於明隆慶年間(公元1567~1572年),石橋上有亭,是最吸引人的休閒觀光點。橋東龍山之麓有建於明末的海麟院,塑有關公像和壁畫。龍山奇峰插雲,百畝古森林中雲蒸霧游,蟬噪鳥鳴,煞是神奇。村南寶泉岩,為武義著名的「武陽十景」之一,登上獅子頭山頂眺望千峰奇景時,兩腋風生,飄飄然有雲遊仙境之感。寶泉岩上的寶泉寺,初建於明代,它不僅是方圓數十里佛教信徒進香誦經之寶剎,還曾是當年武義南營紅軍的營地。寶泉岩巔的寶泉,臥虎山麓的漳泉,旱不涸澇不溢,冬溫夏涼,自古名人多有詠誦。何氏宗祠,是郭洞20多幢明清古建築中的代表,建築恢宏,氣魄不凡。祠內的古戲台典雅古樸,匾額滿梁顯示着這裡的人傑地靈,後院與祠同庚的羅漢松,冠大形美,為省內難得的古樹珍品。

郭洞景區融山水、古樹林、古橋亭、古寺院、古城牆等景觀於一體,吸引了幾家電影製片廠來此拍攝外景。郭洞景區與武義溫泉旅遊度假區[2]相毗鄰,度假區的開發也帶動了郭洞景區的建設,富有腕力的郭洞景區將以更完美的景觀和服務環境迎接四方賓客。

視頻

郭洞村 相關視頻

嚴格的家規家訓 浙江武義郭洞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