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飛來細浪生(高麗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一葉飛來細浪生》是中國當代作家高麗君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葉飛來細浪生
各位老師、各位文友:
大家好!
很高興能和老師朋友們相聚在新銳散文這個大家庭。大家多是未曾謀面但早以文會心的老朋友,能度過秋日的一段時光,感到非常榮幸和欣慰。
徐璣說「一溪清水平如鏡,一葉飛來細浪生」。作為一位文學愛好者,承蒙劉莉老師所邀,要我談一談散文創作的經驗體會,備覺惶惑,但這是任務,還得硬着頭皮說。 想來想去,就選擇了這一句:大意是在散文的浩渺之湖中,一片細葉偶然被風吹進,掠過水麵,泛起一圈圈漣漪。不知道這樣的比喻合適不合適,但自我感覺很相似,就用做題目了。
以下只是個人在寫作中得到的一點小體會,摸索出來的一些小竅門,希望和朋友們一起分享經驗、探討規律;同時也把遇到的困惑提出來,和大家一起分析解決,不當之處,還望各位老師指正批評。因為我們面臨的問題,也是每個寫作者都會遇到的瓶頸問題,屬於共性困惑。
首先先來談談散文的定義,因為概念不明晰,寫作也是一團麻。總體意義上的散文到底是什麼?
其實,當下我們所談論的散文,並不包括古文。古典散文因源於「應用」,強調「載道」而包羅萬象,十分寬泛:章表策對、傳論辯說、奏議志狀、箋記書啟、銘誄頌讚、碑碣哀弔,以至詔令文牘、序跋著述等等,都屬於散文。可是古人不說散文,只說「文章」、「文」(有韻)「筆」(無韻),包括後來韓愈柳宗元柳所倡導的「古文」(以秦漢時期的散體文章為標準),所以,在中國古典文學中,絕少使用「散文」這一稱謂。
現在我們所用的「散文」兩個字,是西方文化東漸後的產品,是五四以後才發展起來的一種文體。在由「古代文章」向「現代散文」的文體蛻變中,周作人等人起了重要作用。是他把以抒情敘事為主的藝術性文章視為「美文」,且把它擺到了與小說、詩歌、戲劇並列的位置,於魯迅「抗爭」的「雜文」外,開創出平淡清澀、閒適雋永的一脈散文「隨筆」來。俞平伯、鍾敬文、林語堂是代表,他們之後「小品文」這個名目才風行起來,所以,美文小品文,連同其他的文章,就構成我們現在所說的散文。其後的朱自清、沈從文、冰心等,各有其獨特韻味。17年文學時,楊朔、劉白羽、魏巍等人的散文,以接地氣,重抒情著稱,是時代性的體現。九十年代以來,文化散文的余秋雨,學者散文的季羨林、張中行之後,旗幟性的就較少了。現在文壇多小說家少散文家,大家都知道,就不一一贅述。 中國現當代散文是在吸收外來思潮和接受固有傳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內容形式上大體上可以區分為敘事散文、議論散文、抒情性散文三種類型。從某種意義上說,所謂敘事散文的極致是「報告文學」和「史傳文學」,即我們現在所說的寫人物;所謂議論散文的極致是「雜文」和「隨筆」,即我們現在的論說哲理類寫道理;所謂抒情散文,包括「遊記」、「景物記」、「隨感」等,它的極致是「散文詩」,即寫景抒情,借景抒懷,寫所見所聞,所感所受。
這些年,散文流派很多,各說各的好。不管什麼流派,說穿了人物散文要凸顯個性,哲理散文要有深邃思想,雜文隨筆說清楚個人觀點,山水遊記注重文化內涵,抒情議論敘事各有章法,大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為散文創作者,大家更是各有特色,各有千秋。無論怎麼樣,寫出屬於自己的風格的東西來,寫出自己的「味道」來,是大家追求的目標。
明確了散文的文體特徵,怎麼寫就是個問題?
散文是一種非常自由的文體,誰都可以寫,但是,要想寫出好的、吸引人的散文來卻不是件容易的事,這需要散文作者有很多特質。很多人說,散文門檻很低,誰都可以寫;不就是家長里短嘛,又不堪大任;這都是不成熟的說法。真正的散文,是飽含思想、美感的,是有文字骨頭的;可以一呼百應,也可以引領思潮。可惜,目前我們缺少這樣的引領者,自己又做不到,加上信息化社會的特質,所以造成人們的誤解,無可厚非。
到底怎麼寫,結合自己創作,個人認為有這樣幾點:
第一,主線是靈魂。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要求我們寫作時要有線索,線索有主線副線,圍繞主線展開聯想,把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來。所謂「形散」主要是說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手法不拘一格:可以敘述事件的發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而且作者可以根據內容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
「神不散」主要是從立意方面說的,即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麼廣泛,表現手法多麼靈活,它無不為更好的表達主題服務,那麼這個神指的是什麼,就是思想。我始終認為文章為思想而寫,為美而寫。任何文章,達到思想的高度是不容易的,需要深厚的文學修養做後盾,所以讀書練筆很重要,這個後面再說。
第二、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選材上應注意材料與中心思想的內在聯繫,在結構上藉助一定的線索把材料貫穿成一個有機整體。散文中常見的線索有:
1、以含有深刻意義或象徵意義的事物為線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切景語皆情語,隨景入情,你可以選擇一個象徵點,切入點進行串聯。
2、以作品中的「我」來作線索,以「我」為線索,由於寫的都是「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侃侃而談,自由暢達,使讀者覺得更加真實可信、親切感人。
3、第二人稱,第三人稱都可以嘗試,但是這個需要你自己對主題把握到位的情況下進行。
第三、還有一個散,我以為是思維上的散,跳躍性要強,知識性情感性包括你想表達的任何一個點,都要散出去。比如寫一個話題,你得知道大約和這個主題相關的至少六七個點,從中找出你所需要的三四個,相串為文。糖葫蘆式的結構,所有的材料都必須為主線服務,像釣魚一樣拋出去再拉回來。比如寫人物,一個主線不動,然後幾個事例散出去,然後再收回來,使得人物形象豐滿,有血有肉。我們常常犯的毛病是不會散,散了也不會收。
第四,語感十分重要。就像我們說某人有一種氣質,一種風度,對散文來說,同樣如此。氣質風度何來?就需要從語言上功夫。
1、首要的便是以口語為基礎,以文語為點綴。方言語系和普通話語系可以交叉互用,也可以相對獨立。什麼樣的主題就需要什麼樣的語言來配對。所謂優美,是指語言清新明麗,生動活潑,富於音樂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娓娓而談,情真意切。所謂凝練,是說散文的語言簡潔質樸,自然流暢,寥寥數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散文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人心脾。
2、其次是要富於文采,清新自然,優美洗鍊。這個需要講究一些語言技法,如句式長短相間,隨物賦形,如多用修辭特別是比喻,如講音調、節奏、旋律的音樂美等。還可以運用排比、誇張、對比等手法。語句要變化多姿,如打乒乓球長短結合。短句,促而嚴;長句,舒而緩;偶句,勻稱凝重;奇句,流美灑脫。語言要優美凝練,富於文采。這些句式的錯落而諧調的配置,自然便構成散文語言特有的簡潔而瀟灑的美。但是記得不要過於注重辭藻華麗,掉書袋,言過於實,拉雜做作。因為散文篇幅小容量大,行文最忌拉拉雜雜,拖泥帶水,容不得老王婆裹腳布又長又臭。簡潔,並不是簡境而是簡筆;筆既簡,而境不簡,是一種高度準確的概括力。
3、在這裡,我還想談談文白互補的語言模式。因為個人偏愛古典文筆,所以從古文尤其是古詩詞中汲取到了很多靈感和方法。五四以來,白話文的提倡與實踐,對新文化運動是一大功績,但純粹的白話文中駁雜不純,語言無味,文字貧血,四肢無力,需要在古典文學的滋養下慢慢沁潤。這方面,孫犁先生就是例子。他本來是個來自解放區的革命作家,進城後主動向傳統文化回歸,自覺地補上儒家「經典」這一課,並專攻散文,贏來了創作的二度春,文風精練古樸、蒼涼睿智,深得人心,可以說「孫犁現象」不是孤立的,再如汪曾祺等散文作家,也都有這樣的趨向,所以應該引起我們散文寫作者的思考與實踐。
第五,構思精巧。好的構思才能使文章吸引人,才可以以質取勝。
散文是最「個性化」的表現藝術,「思想」與「藝術」兩方面都提倡獨創出新,一人一個樣兒,一篇一個樣兒,既不能踩着別人的腳印走,也不能踩着自己的腳印走。這就需要在動筆之前有精妙的構思,意境深邃,注重表現自己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藉助想象與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的依次寫來,可以融情於景、寄情於事、寓情於物、托物言志,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實現物我的統一,展現出更深遠的思想,使讀者領會更深的道理。
比如關於 「親情愛情友情鄉情」,屬於母題,歷朝歷代都有人再寫,而且翻新的也很多。每個時代也都有各個時代的描摹和抒寫,所以新穎就很重要。別人寫過的就不寫,寫了也要寫出個新來。
舊瓶裝舊水,舊瓶裝新水和新瓶裝新水,三個境界是所有創作者都面臨的問題,遺憾的是,我們總是無法超越。
這裡還有一個搶題材的問題,有經驗的作家都知道這個秘笈。凡是別人寫過的,寫得很好的,我們超越不了的,就不要去花費功夫。寫自己最熟悉的,寫個人感悟最深的才好。大可跳出他人的桎梏,別出新意。
第六,細節描寫。回到題目上來,人人都知道,散文重在細節動人,細節動情,細節傳遞心意。好的細節,畫面感強,冷靜客觀,描摹細緻,是別人所沒有的。你說大致的框架,人人都知道也會寫,但獨特的細節是騙不了人的。最能打動人的抒情是用不着抒情,也叫做零度抒情。當色彩背景語言融合在一起,才會出現好的文章,至少是自己喜歡的讀者喜歡的文字。 熟練掌握散文的多種寫作技巧,如渲染、鋪墊、象徵、伏筆、照應、懸念等,會更有味道。這些大家都會運用,不多說了。
第七、閱讀閱讀再閱讀。散文素有「美文」之稱,它除了有精神的見解、優美的意境外,還有清新雋永、質樸無華的文采,經常讀一些好的散文,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培養高尚的思想情操,還可以從中學習選材立意、謀篇布局和遣詞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閱讀很重要。當寫不下去或者沒東西可寫時寫不順手時,不妨放下,讀各種名家大家的東西,等有感悟了就會一氣呵成。古人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大概就是這個境界。文字也有運氣,文運也是一種偶然,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
作者簡介
高麗君,寧夏作協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