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外文名One man can hold out against ten thousand,出處唐朝李白《蜀道難》:「①劍閣②崢嶸而③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形容劍門關,釋義山勢又高又險,一個人把着關口,上萬人也打不進來,形容地勢十分險峻而戰略性強。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別號青蓮居士。為道教道士。五歲時隨家到綿州(今四川省江油市)。自幼博覽群書,喜彈琴,劍術高超。壯時曾遍游名山大川,多所交識。曾一度入宮,受到玄宗的賞識,後受讒而退。永王璘東巡失敗後,李白受牽連,流放夜郎,至巫山赦還,不久死去。 李白是繼屈原之後的浪漫主義大詩人。和杜甫齊名,世稱「李杜」,是我國詩壇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喜愛《風》、《雅》,崇尚建安,效法屈宋,模擬樂府。詩氣勢跌宕,灑不群,有「詩仙」之稱。長於古風。五七言絕句,亦多可觀。他不重聲律,律詩較少,杜甫說他「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落筆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可見成就之高了。有《李太白集》。

【出處】《淮南子·兵略訓》:「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過也。」晉·左思《蜀都賦》:「一人守隘,萬夫莫向。」李白《蜀道難》(節錄):「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近義詞】一夫當關,萬夫莫摧

【語法】複句式;作賓語、定語、分句;形容地勢十分險要。[1]

常釋

參看:「黃鶴之飛尚不得過」條。節錄部分在寫蜀道難行之餘,暗示出對國家前途的憂慮。晉人《劍閣銘》中有「一人荷戟,萬夫趑趄」 [2] 之語,李白在這裡予以發揮了。「一夫當關」四字的意思是:「雖然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但是,如果所守或匪親,就會化為狼與豺。關隘險要,如果不是可靠的人把守,就會反受其害的作者寫這詩時,已預見到了會有這種情況發生的。後世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作為成語,來形容地勢的險要。

出處

出處唐朝李白《蜀道難》:「①劍閣②崢嶸而③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①劍閣:四川劍閣縣大小劍山之間的栽道名劍閣,又名劍門關。②崢嶸:山又高又陡;」山勢又高又險,一個人把着關口,上萬人也打不進來,形容地勢十分險峻。也形容一個人有萬夫莫開之勇,一個人擋上萬個人。③崔嵬:音崔圍,高大。形容地勢十分險要。〖例〗:居庸關形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