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部美國公眾的食品安全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一部美國公眾的食品安全史》,副標題:罐頭,安娜·扎伊德 著,鄒賾韜 譯,出版社: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書籍對於人類原有很重大的意義,但,書籍不僅對那些不會讀書的人是毫無用處,就是對那些機械地讀完了書還不會從死的文字中引申活的思想[1]的人也是無用的。 —— 烏申斯基[2]

內容簡介

罐頭,我們最熟悉的食品包裝,也是食物保存方式。它能長期存放,又便於攜帶和運輸,跨越了季節和地區限制,滿足各種特殊環境的需求。但是在150年前,當它第一次出現在美國時,美國人對它滿是疑惑:一個不透明罐子裡的食物安全嗎?此後,又是什麼原因讓罐頭成為美國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跟着本書作者來一次「罐頭之旅」吧:

· 美國南北戰爭帶動了罐頭牛奶的產量,促進了罐頭產業的發展。

· 豌豆罐頭經歷了罐頭商、農民和科學家們的共同努力才有了現在的美味。

· 罐頭工業的第一次危機居然是因為橄欖罐頭中的肉毒桿菌!

· 番茄罐頭上的等級標籤就能讓消費者滿意嗎?

· 金槍魚罐頭代表了「二戰」後美國罐頭食品的熱潮。

· BPA導致金寶湯公司開始放棄「罐頭」產品。

在美味的罐頭背後,是否還藏着其他不為人知的秘密?

參考文獻

  1. 思想指導人生,豆丁網,2013-01-15
  2. 烏申斯基的教育思想,中公教育,2021-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