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首催人淚下的小詩(王曉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首催人淚下的小詩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一首催人淚下的小詩》中國當代作家王曉林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首催人淚下的小詩

深深的江水,濃濃的鄉情,清晰記憶,揮手的別離。「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離開生他養他的故鄉

劉希濤老師《我的嘶馬小學》這首詩,讀哭了許多人。短短200來字的小詩,竟能引起讀者如此強烈的共鳴,可見詩人對祖母對家鄉的那份親情和眷戀,有多濃有多深!

這首經典的短詩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沒有名言警句,只有平白如話的語言,完全用白描手法呈現在讀者面前:如搖鈴,滾鐵環,小腳奶奶,插滿小旗的操場等,很有年代感,直接把我們帶到了那個年代。二是跳躍性,「我掙脫奶奶的手/小書包顛着跳着/活像一匹小馬駒。」我們仿佛看見一個戴着紅領巾的小學生,蹦蹦跳跳地正走在上學的路上。三是滿滿的真情實感,沒有一點煽情之處,卻能催人淚下。從詩中能看到那淳樸的鄉情民風,傳統文化的天倫之樂,融洽的師生情誼,讓我們看到了詩人快樂的童年,是在小腳奶奶的精心呵護下健康快樂成長,長成了一個勤奮好學,知書達禮,知恩圖報的好學生,為今後的事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詩中最精彩的章節,也是最揪心的地方,是詩的最後一段及最後兩行。童年的詩人終於要走了,要離開熟悉的家鄉,離開最親的親人(一手把自己拉扯大的小腳奶奶,到上海去讀書,去和爸媽生活)。這一天碼頭上送行的人很多,鄰居們來了,同學們來了,「老師把我緊緊摟在懷」里,「我那瘦削的小腳奶奶/在小夥伴的攙扶下/早已哭成了淚人」……船開遠了,奶奶那搖動的手臂,一直在眼前晃動,使詩人這輩子在心裡都沒能放下來……此時詩人已是老淚縱橫,讀者也已熱淚盈眶……我們的腦海里,出現了這樣的畫面,一位滿頭白髮滿臉風霜的老奶奶,她有一雙溫柔能幹的手,在做飯、在洗碗,在如豆的燈光下納鞋底,在做衣服,在把孫子蹬開被子的腳,輕輕地塞進被窩裡……俗話說,老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詩人可真是老太太的命根子呀!劉老師在詩的前半部分大量鋪墊,然後層層遞進,把所有的具像,所有的符號都凝聚在一起,像長江的潮水,一直涌到江邊,猛然拍岸掀起沖天的浪濤,伴着止不住的淚水,直接衝激着詩人的內心世界,也深深打動着讀者的心靈。

為什麼詩人的眼裡常含着淚水(每當想到一手把他拉扯大的奶奶,就止不住熱淚流淌……),因為他對奶奶、對家鄉、對祖國愛得是那樣的深沉!

讀完全詩,我陷入了沉思,這僅僅是為了懷念奶奶嗎?我在詩的後面讀懂了詩人的苦心,這不光是為了懷念,更是為了傳承!一個家庭要有傳承,一個國家要有傳承,一個民族更要有傳承!這大概就是「鋼鐵詩人」這輩子刻骨銘心的家國情懷吧!

附:

我的嘶馬小學

劉希濤

那是七十年前

嘶馬小學一年級

我掙脫奶奶的手

小書包顛着跳着

活像匹小馬駒

搖鈴了,上課了

老師嗓門尖尖的

讓我們跟着她念

棍子——1

鴨子——2

耳朵——3

我們搖頭晃腦

記住了這些阿拉伯字

兒童節到了

鮮艷的紅領巾

早早地戴在胸前

操場四周插上了小旗子

鄉鎮小學熱鬧得像趕集

忘不了新學年的發獎會

鉛筆、橡皮、文具盒

一直捨不得用呵

讓我保存了好多年

再後來,父母接我去上海

老師把我緊緊摟在懷

碼頭上,我那瘦削的小腳奶奶

在小夥伴們的攙扶下

早已哭成了淚人

船開遠了——

她那搖動的手臂

至今還在我眼前晃動

再也沒能放下來 [1]

作者簡介

王曉林,1956年出生,黨員,大專學歷,愛好文學,偶有詩歌散文等,在市級報刋發表十餘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