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蔓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蔓草

來自網絡的圖片

三蔓草,即巴戟天(學名:Morinda officinalis How)是茜草科、巴戟天屬植物。

分布於中國、中南半島;在中國分布於福建、廣東、海南、廣西等省區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生于山地疏、密林下和灌叢中,常攀於灌木或樹幹上,亦有引作家種。

三蔓草是一種名貴中藥材,屬「四大南藥」之一,民間素有「北有人參南有巴戟天」的說法。 主治陽痿遺精、宮冷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風濕痹痛、筋骨痿軟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巴戟天

拉丁學名; Morinda officinalis How

別稱; 三蔓草、雞腸風、雞眼藤、黑藤鑽、兔仔腸、三角藤、糠藤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龍膽目

科; 茜草科

屬; 巴戟天屬

種; 巴戟天

分布區域; 江西、福建、台灣、廣東、香港、海南、廣西等地

形態特徵

藤狀灌木。根肉質肥厚,圓柱形,不規則地斷續膨大,呈念珠狀。莖有細縱條棱,幼時被褐色粗毛。葉對生;葉柄長4-8mm,有褐色粗毛;葉片長橢圓形,長3-13cm,寬1.5-5cm,先端短漸尖,基部鈍或圓形,全緣,上面深綠色,嫩時常帶眥色,並有衡疏短粗毛;老時肖滑無毛,下面沿中脈上被短粗毛,葉緣有短睫毛,側脈6-7對;托葉膜質,鞘狀。花序頭狀,有花2-10朵,生於小枝的頂端或熱電廠成傘形花序;總花梗長3-10mm,被污黃色短粗毛;花萼倒圓錐狀,先端有不規則的齒裂;花冠白色,肉質,長可達7mm,花冠管的喉部收縮,內面密生短粗

毛,多數3深裂,較少14裂;雄蕊與花裂片同數。生於花冠管的近基部,花絲短;子房下位,4室,花柱纖細,2深裂,藏於花冠內。核果近球形,直徑6-11mm,熟時紅色。小核內有種子4顆,近卵形或倒卵形,背部隆起,側面平坦,被白短柔毛。花期4-7月。

攀援、纏繞或平臥藤本;嫩枝密被短粗毛,老枝棕色或稍紫藍色,具細棱。葉形多變,生旱陽裸地者葉為倒卵形,具大、小二型葉,生疏陰旱裸地者葉為線狀倒披針形或近披針形,攀援於灌木者葉為倒卵狀倒披針形、倒披針形、倒卵狀長圓形,長2-5 (-7)厘米,寬0.3-3厘米,頂端急尖、漸尖或具小短尖,基部楔形,邊全緣或具疏緣毛,上面初時被稍密粗毛,後變被疏粒狀短粗毛(糙毛)或無毛,中脈通常被粒狀短毛,下面初時被柔毛,後變無毛,中脈通常被短硬毛;側脈在上面不明顯,下面明顯,每邊3-4(-6)條,脈腋有毛;葉柄長3-8毫米,被短粗毛;托葉筒狀,干膜質,長2-4毫米,頂端截平,每側常具剛毛狀伸出物1-2,花序(2-)3-9傘狀排列於枝頂;花序梗長0.6-2.5厘米,被短細毛,基部常具鑽形或線形總苞片1枚;頭狀花序近球形或稍呈圓錐狀,罕呈柱狀,直徑5-8毫米,具花3-15(-17)朵;花4-5基數,無花梗;花萼下部各花彼此合生,上部環狀,頂截平,常具1-3針狀或波狀齒,有時無齒,背面常具毛狀或鑽狀苞片1枚;花冠白色,長6-7毫米,管部長約2毫米,直徑2-3毫米,略呈4-5棱形,棱處具裂縫,頂部稍收狹,內面無毛,檐部4-5裂,裂片長圓形,頂部向外隆出和向內鈎狀彎折,內面中部以下至喉部密被髯毛;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着生於裂片側基部,花葯長圓形,長1.5-2毫米,外露,花絲長1.8-3毫米;花柱外伸,柱頭長圓形,二裂,外反,或無花柱,柱頭圓錐狀,二裂或不裂,直接着生於子房頂或其凹洞內,子房下部與花萼合生,2-4室,每室胚珠1顆;胚珠扁長圓形,着生子房隔側基部。聚花核果近球形,直徑6-10(-15)毫米,熟時橙紅至桔紅色;核果具分核2-4;分核三棱形,外側彎拱,具種子1顆。種子與分核同形,角質,無毛。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於平原路旁、溝邊等灌叢中或平臥於裸地上;丘陵地的灌叢中或疏林下亦常見,但通常不分布至山地林內。

分布範圍

產江西、福建、台灣、廣東、香港、海南廣西等省區。分布於菲律賓和越南。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選含腐殖質多的砂壤土較好。於秋季先將山坡的灌木連根挖出,就地燒成草木灰,然後深翻土地約27厘米-33厘米。至翌春種植前再耕耙1次,並作成寬0.7-1米的梯田,按株距60-70厘米,挖15厘米深的穴,以備種植。或於種植前將灌木進行疏伐,並去除枯枝,在林內局部墾地挖穴種植。

田間管理 種植巴戟一般較粗放,管理多結合間種作物進行。無淪是根頭繁殖還是扦插繁殖,均需經常保持田間濕潤,以利成活,待成活後可少澆水,但雨後注意排水。早春時勤除雜草。巴戟天喜肥,種後次年春天每畝施土雜肥1500千克,開溝施於行間。也可施用硫酸銨10-5千克與混以過磷酸鈣20千克。若枝條過多過旺,可剪去一部分,只留3-5條主蔓即可。因為枝條多了,開花結果消耗養分,影響根塊生長。冬季宜培土過冬,來年則莖生長多而茂盛。並須禁止放牧,防止牲畜為害。

收穫加工 栽種6-7年即可採收。在秋冬季採挖,挖出後,摘下肉質根,洗去泥沙,在陽光下曬至五六成干,用木棒輕輕打扁,再曬至全乾即成。不抽木心的為統貨。用熱水泡透後,趁熱抽去木心,切段,為巴戟肉。

病蟲防治

輪紋病:主要危害葉片。此病在高溫多濕、通風條件不良時發生,病株葉片穿孔,枯黃脫落。防治方法:在病發初期及早摘除病葉燒毀,或用代森鋅600-800倍液噴射,10-15天噴1次,連續1-2次。

莖基腐病:在施用氮肥過多或長期陰雨潮濕的天氣、土壤排水不良時容易發生。防治方法:選無病的植株繁殖,注意合理施肥,不與花生、黃豆間種。發病後可用1份石灰加3份草木灰混合施入根部,或用1:1:140-200的波爾多液、代森鋅800倍-1000倍液噴射,每隔7-10天1次,連續2-3次。

煙煤病:由蚜蟲、甲殼蟲等為害引起。發病後,莖、葉、果的表面發生黑色霉層,直接影響光合作用而導致植株生長衰退,塊根細小,品質低劣。防治方法:除消滅蚜蟲和甲殼蟲外,發病後用代森鋅800倍-1000倍液噴殺。

紅蜘蛛:為害葉片,嚴重時引起葉片脫落。可用25%殺蟲脒200-300倍液噴射。除上述蟲害外,還有潛葉蠅、金龜子和白蟻等為害,可分別用殺蟲脒、松脂合劑、白蟻藥等防治。

主要價值

​三蔓草,氣味 (根)辛、甘、微溫、無毒。

是現代中藥巴戟天的原植物,其肉質根的根肉曬乾即成藥材「巴戟天」。 它是一種名貴中藥材,屬「四大南藥」之一,民間素有「北有人參南有巴戟天」的說法。 主治陽痿遺精、宮冷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風濕痹痛、筋骨痿軟等[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