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角葉風毛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角葉風毛菊(學名:Saussureadeltoidea),為桔梗目、菊科、風毛菊屬的的二年生草本。生長于山坡、草地、林下、灌叢、荒地、牧場、雜木林中及河谷林緣等地,海拔800-3400米處。

  • 中文名:三角葉風毛菊
  • 學 名:Saussurea deltoidea (DC.) Sch.-Bip.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亞 科:管狀花亞科
  • 族:菜薊族
  • 亞 族:飛廉亞族
  • 屬:風毛菊屬
  • 亞 屬:齒冠亞屬
  • 分布區域:陝西、浙江等,。生于山坡、草地、灌叢等,海拔800-3400米。

分布範圍

分布於陝西(嵐皋)、浙江(臨安、遂昌、龍泉、文成)、福建(上杭、崇化)、江西(尋烏、井岡山)、廣東(仁化)、廣西(臨桂)、湖北(利川、秭歸)、湖南(新寧)、四川(大金、寶興、洪溪、峨眉山、天全、巫山、江津、城口)、雲南(中甸、德欽、濱川、嵩明、漾濞、西疇、鎮雄、景東、維西)、貴州(普安、盤縣、凱里、梵淨山、習水)、西藏(錯那)等地。

緬甸、泰國、老撾及尼泊爾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尼泊爾。

主要價值

中藥三角葉風毛菊為菊科植物三角葉風毛菊的根。

別名:白牛蒡根,豬蹄叉,白紫菀,毛葉威靈仙,大葉防風,翻白葉。

【苗藥】火梅草,洞江果崩:根主治產後乳少,白帶過多,消化不良,腹脹,小兒疳積,骨折,病後體虛,並治胃寒痛,風濕骨痛《湘藍考》。

根(白牛蒡根):淡,微溫。有香氣。健脾消疳,催乳,祛風濕,通經絡。用於產後乳少,帶下病,消化不良,腹脹,小兒疳積,病後體虛,胃寒痛,風濕關節痛,癰癤疔毒。

採收加工:夏,秋季採挖,洗淨,曬乾。

形態特徵

植株

二年生草本,高0.4-2米。

莖直立,被稠密的銹色多細胞節毛及稀疏或稠密的蛛絲狀毛或蛛絲狀棉毛,有棱,基部直徑達1.5厘米以上。

中下部莖葉有葉柄,柄長3-6厘米,被銹色的稀疏或稠密的多細胞節毛,柄基擴大或稍擴大,葉片大頭羽狀全裂,頂裂片大,三角形或三角狀戟形,長20厘米,寬達15厘米,基部寬戟形或心形或寬楔形,頂端漸尖,邊緣有鋸齒或重鋸齒,齒頂有小尖頭,側裂片小,1-2對,長橢圓形、橢圓形或三角形,對生或互生,邊緣全緣或幾全緣,頂端急尖,有小尖頭,羽軸有狹翼;上部莖葉小,不分裂,有短柄,三角形、三角狀卵形或三角狀戟形,邊緣有鋸齒,齒頂有小尖頭;最上部莖葉更小,有短柄或幾無柄,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邊緣有尖鋸齒或全緣;全部葉兩面異色,上面綠色,粗糙,被稀疏的糠秕狀短糙毛,下面灰白色,被密厚或稠密的絨毛。

頭狀花序大,下垂或歪斜,有長花梗,單生莖端或單生枝端或在莖枝頂排列成稠密或稀疏的圓錐花序。總苞半球形或寬鍾狀,直徑3-4厘米,被稀疏蛛絲狀毛;總苞片5-7層,外層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長7-8毫米,寬1-1.5毫米,頂端草質綠色擴大,邊緣有細鋸齒或流蘇狀鋸齒,中層長披針形,長9:5-11.5毫米,寬約2.3毫米,頂端擴大,草質,綠色,邊緣有鋸齒,內層長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8-19.5毫米,寬2-2.3毫米,頂端漸尖。小花淡紫紅色或白色,長11.5毫米,細管部長6毫米,檐部長5.5毫米,外面有淡黃色的小腺點。

瘦果倒圓錐狀,長5毫米,黑色,有橫皺紋,頂端截形,有具鋸齒的小冠。冠毛1層,白色,羽毛狀,長1.2厘米。

花果期5-11月。[1]

生長環境

生長于山坡、草地、林下、灌叢、荒地、牧場、雜木林中及河谷林緣,海拔800-3400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