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間火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間火箭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三間火箭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別 稱;畢畢、鑽嘴魚

門;脊索動物門

種;鑽嘴魚

界;動物界

目;鱸形目

科;蝶魚科

拉丁學名;Chelmon rostratus

英文名;Copperband butterflyfish

綱;輻鰭魚綱

亞 科;蝴蝶魚亞科

亞 綱;真骨下綱

屬;鑽嘴魚屬

也叫畢畢、鑽嘴魚。有一個細長的嘴用以捕食岩石縫及洞裡的食物。白色的身體帶有橘黃色垂直條紋,條紋戴黑邊。在背鰭上有一眼點用以迷惑敵人。跟其他蝶魚有很大區別,很好辨別。

鑽嘴魚(Chelmon rostratus)又名三間火箭或三間火箭蝶,屬鱸形目、蝴蝶魚科、鑽嘴魚屬,為一類珊瑚礁區熱帶海水魚。鑽嘴魚分布於西太平洋中部的澳大利亞東部,為該地區的常見魚類,活動於珊瑚礁豐茂的地區,覓食各類有機物碎屑,也會用尖嘴着實礁石及石縫中的無脊椎生物。可作為觀賞魚。[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三間火箭

其他名稱:畢畢、鑽嘴魚

【英文名稱】Copperband Butterflyfish

學 名:Chelmon rostratus

【所屬類別】 珊瑚礁魚類 蝶魚科 、

簡介

最小水族箱 尺寸:250升

飼養難度:困難

飼養要求:鹽度 1.020-1.025;酸鹼度 8.1-8.4

性情:溫和

水族箱最大成體尺寸:20厘米

珊瑚兼容性:小心

食物要求:肉食

主要產地:印度洋

種屬:蝶魚科

長吻鑽嘴魚( Copperband butterflyfish / Longnose Butterflyfish / Beaked Butterflyfish Chelmon rostratus Linnaeus 1758)俗稱三間火箭,香港稱畢畢、荷包魚。硬骨魚綱(Osteichthyes)輻鰭亞綱(Actinopterygii)鱸形目(Perciformes)蝴蝶魚科(Chaetodontidae)。分布於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盛產於印度洋-西太平洋沿岸珊瑚礁海域。

在西太平洋澳大利亞西部-大堡礁到西非海岸,和澳大利亞西北的昆士蘭,有兩個變種的近親分別被稱做西澳三間火箭(Margined coralfish Chelmon marginalis Richardson 1842)和澳洲三間火箭(blackfin Coralfish Chelmon muelleri Klunzinger 1880)。

未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紅皮書)。[1]

詳細介紹

分布於印度洋及太平洋珊瑚礁海域,肉食性,可餵以動物性,以及人工飼料,適合於水溫25度,海水比重1.022,水量200公升以上的水族箱,最大體長可達20公分。

蝶魚科 Chaetodontidae

該科魚從學科分應和神仙魚為同科,它們有許多相似之處。

蝶魚小丑魚其實是熱帶海洋觀賞魚的主角,因為它們擁有美艷的體色嬌美的輪廓,蝶魚兩側扁平橢圓的體型,再加上既尖又小的嘴巴,正符合其天然處所環境-珊瑚礁,它們利用身體扁平細瘦的特徵,穿梭於珊瑚礁岩縫中,而身上的花紋恰好作為掩飾,保護自己,許多蝶魚尾部有一似眼的黑圓斑點,那是它們用來誘騙攻擊者的假眼,作用在於讓攻擊者錯誤的攻擊其背鰭有堅硬背鰭刺端,以保護自己。蝶魚的地域性不是很強,雖有時爭鬥,但並不會經常發生。食性以藻類海綿珊瑚為主,有些品種也可會吃一些小動物類及浮游生物。

人工飼養

蝶魚其實是一個正真考驗我們養殖水平的魚種,我們以前養淡水魚時,有一種說法"扁形魚比仿棰形魚難養"。這個觀點用到樣蝶魚確實一點也不錯。蝶魚由於進食的嗜好及習慣,加上它適應新水質環境能力差,所以養好它們是具有挑戰性的。實踐證明,蝶魚對水質要求較高,如果一旦穩定的生存下來,請務必保持好已建立好的水質狀況,在操作中,我們應耐心,細心的及時總結成功的經驗,掌握住最佳狀態時水質數據(關於這方面的內容,我們另文細說)。總之,你一開始不要養它們,當你的水族箱的水質穩定及條件成熟時,再開始養它們。另外,它們不能在無脊椎造景缸中放養,因為它們會吃缸中的珊瑚及軟體類生物,而養它們的水族箱最好是水量較大,過濾維生設備完善的水族箱,並在缸中放一些岩石或珊瑚石,一是能夠美觀水族箱,還能提供其匿身處。海水比重:1.022,水溫:26度。

三間火箭的長吻、條紋和背鰭上的假眼,讓它的形象十分鮮明,海水生物的俗稱多取自象形,為什麼叫三間火箭而不是四間火箭,我也不知道,不管怎麼數它身上至少有四條道;至於'畢畢'就更莫名其妙了。三間火箭是蝶魚(Butterflyfish )的一種蝶魚是海水魚中最漂亮的一族,也是飼養難度最高的一種魚,對水質要求很高,對食物很挑剔,有些幾乎只靠啄食軟體珊瑚維生;各種水族資料均介紹(多數是互相轉抄人云亦云)蝶魚不能與珊瑚共養,並稱三間火箭尤其喜食海葵,但我發現它對海葵似乎並無興趣,也在國外網站上看到有人將其養在SPS缸中。

飼養成功的關鍵除了外部因素,生物個體的因素也很重要,同種屬的生物個體之間既有共性也有差異,就像一奶同胞脾氣秉性也可能不同。之前一隻三間火箭在隔離盒中以蛤肉混合顆粒魚糧馴餌很快就開口了(由於對Toxicant警惕不高,在就要結束隔離進缸前最後一次餵飼花蜆,食後十分鐘突然暴斃,同時餵過的榔頭和花瓶也突然死亡,沒餵過的珊瑚則安然無事),這一隻沒有經過隔離直接進缸,二十多天仍不吃顆粒魚糧,只是在活石上啄來啄去。

段品種簡介

鑽嘴魚屬的成員大多分布在南太平洋西澳洲海域,被稱作畢畢魚(BlackfinButterflyfish)。三間火箭是該屬中分布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品種之一。又名:銅帶蝴蝶魚。飼養過的人,一定都深有同感,"這種魚太難養了"。它體形看上去就有點弱不驚風,再加上特殊的吻部吃食困難,神經質的性格容易受到驚嚇。很難有水族箱中成功的案例。

挑選方法

要想養好這麼嬌氣的海水魚,首先要把握好魚的挑選環節。在國內各地觀賞魚市場上三間火箭雖然不是"大路貨",但也不十分鮮見。海南捕撈的個體一般個頭大。但由於國內運輸和捕撈後的暫養環節較為落後,再加之成魚適應新環境的能力較差,魚只經常中途夭折。從菲律賓進口魚雖然幼體較多,適應能力強,但由於中途轉運禁食,一般到達目的地已經十分瘦弱。加上此魚本身不易開口,所以有很大一部分死於飢餓。

基本上,挑選三間火箭的宗旨是:不挑太大的,因為不容易適應新環境,不挑太小的,因為太瘦弱經不起在水族箱內"開口"前的飢餓。一般選擇10-12CM的個體為宜。另外要體表無傷痕疾病寄生蟲的。觀察魚的呼吸和眼睛也很重要,正常三間火箭的呼吸應當平穩,不能過快。鰓的開合與胸鰭划水的頻率基本協調。眼睛應明亮有神,微突出於頭兩側,凹陷的眼睛證明已經患病,而過於突出的眼睛證明是"藥捕魚"。眼睛還應當時常上下轉動,這是蝴蝶魚類尋找食物的習慣動作,只有這樣才證明這條魚非常的健康。

飼養方法

三間火箭在自然界嗜吃管蟲海洋蠕蟲、沙蠶等環節動物,也吃貝類和小型節肢動物。不吃珊瑚等腔腸動物,因此可以安全地飼養在礁岩生態水族箱中,但如果缸中有管蟲五爪貝,那麼這些動物就危險了。特別是管蟲,不論是石管蟲還是軟管蟲,也不管大小,三間火箭照單全收。一條三間火箭會在適應環境後的幾小時內把你魚缸中的管蟲掃蕩一空。當然,我們不可能在水族箱中天天餵它們新鮮的管蟲,那樣太昂貴了。最佳的辦法是讓三間火箭適應凍鮮餌料,這可是它適應能力的最高級別了,不要奢望它們能開口吃人工合成飼料。

要讓三間火箭吃豐年蝦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因為新進入水族箱的火箭根本不理睬漂浮在水中的食物,只喜歡在石頭上和沙子縫隙間啄來啄去尋找食物,它們在野生條件下也是這樣的。在魚缸里,通常當魚把石頭和沙子上能吃的都吃了,那麼大多就只能等着活活的餓死,只有極少數會自己好奇的嘗試吃漂浮的食物。耐心地等待魚自己吃漂浮的餌料成功率太低了,必須先想辦法讓它們吃飽,然後再考慮讓它們吃什麼東西。辦法有兩個,一個是在海鮮市場買活的蛤蜊(白蛤、花蛤都可以,毛蚶和蟶子很難被接受),掰開雙殼後投入水族箱信其啄食貝肉。這個辦法對大多15CM以上的成體很奏效,十有八九都能開口,然後逐漸在餵食貝肉的同時投灑冷凍豐年蝦,三間火箭會逐漸的適應豐年蝦,最後可以改為乾燥豐年蝦。再有的辦法就是將冷凍的豐年蝦融化後,用細線將一小撮捆綁在石頭上,放入水中待火箭來啄食,這個辦法也能成功,但十分的費力。不管哪個辦法,先提條件是保持水族箱內的安靜,讓魚按自己的節奏慢悠悠地游到食物邊,仔細的端詳一翻後才小心翼翼地下第一口。這第一口就是決定它以後命運的一口,是生是死全在一口之中。

注意事項

利用良好的維生系統和蛋白質分離器將飼養水控制到很好的狀態很重要,一般情況下當水中的硝酸鹽高於50ppm時,三間火箭就開始有不良反應,一些個體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白點顏色灰暗絕食。最適合飼養三間火箭的環境就是大型礁岩生態水族箱,如果提供一個容積600L以上,並含有豐富生物岩石的水族箱給它生活,即便不刻意提供餌料,它也能活得很快樂。

相關視頻

誰說三間火箭不開口?我的三間都不挑食呢

參考資料

  1. 三間火箭簡介 , 波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