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村鄉新發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村鄉新發村隸屬於上村鄉董德行政村,屬于山區。位於鄉鎮西邊,距離董得村委會3公里,距離鄉鎮15公里,(是董得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2.09畝,海拔2040米,年平均氣溫12℃,年降水量1109毫米,適宜種植玉米、馬玲薯等農作物。有耕地497畝,其中人均耕地2.64畝;有林地2609.13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7戶,有鄉村人口188人,其中農業人口188人,勞動力9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0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70元。該村屬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畜牧業為主。[1]

中文名稱: 新發村

行政區類別: 村

地理位置: 上村鄉董德行政村

鄉村人: 188人

林 地: 2609.13畝

年降水量: 1109毫米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望政府在種、養殖業上多給予扶持,多辦科學種植、養殖學習班。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在種植、養殖業的基礎上,發展二、三產業。希望政府多開綠燈,才能搞活經濟。

村情介紹

新發村委會,屬于山區。距離村委會12.00公里,距離鎮8.00公里,國土面積13.70平方公里,海拔2141.00米,年平均氣溫15.00℃,年降水量82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小麥等農作物。有耕地3440.00畝,其中人均耕地1.20畝;有林地9209.00畝。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有農戶916戶,有鄉村人口2872人,其中農業人口2872人,勞動力207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070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249.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49.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業為主。水稻,疏菜作為經濟發展的主產業,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村兩委成員以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為先導,又致力於發展瓜果,蠶桑,木材,白肉等市場的開發,目前己成為全縣最大的白肉批發市場,村內建有金寨第一蠶種場,分布於西河南橋西莊染坊四居民組,縣冷庫座落於南橋組。國家投入近二百萬元,為群眾購置的蔬菜大棚鋼架使我村的蔬菜生產上台階,成規模,現己成為大城關蔬菜生產基地。境內豐富的黃沙資源為大城關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以水稻,蔬菜,瓜果,蠶桑種植,批發零售,木材收購,加工及外出務工為經濟發展主產業的今天,村兩委正在以穩健的步伐引領全體村民向小康生活邁進。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440.00畝(其中:田0.00畝,地3440.00畝),人均耕地1.20畝,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9209.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0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2畝,主要種植核桃、梨、蘋果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168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750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916戶通電,有30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00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戶數916戶,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戶數916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0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5.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 該村到2010年底,有36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16戶,共鄉村人口2872人,其中男性1419人,女性1453人。其中農業人口2872人,勞動力2070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00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5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0.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380戶。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249.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812.00萬元,畜牧業收入450.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10頭,肉牛30頭,肉羊120頭);林業收入8.00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225.00萬元,工資性收入5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49.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5人,在省內務工13人,到省外務工2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440.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00元(人均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新發小學,中學生就讀到沿江一、二中。該村距離小學校0.00公里,距離中學5.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730人,中學生230人。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3萬元,占總收入的39.39%;畜牧業收入17萬元,占總收入的51.5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4頭,肉牛10頭,肉羊0頭);林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9.09%;第二、三產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工資性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15.15%。農民人均純收入970元,農民收入以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人(占勞動力的5.32%),在省內務工10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無路燈。全村有不通自來水,有15戶飲用井水,有4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47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51.0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戶數8戶,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戶數6戶(分別占總數的17.02%和12.77%)。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5公里。全村共擁有摩托車3輛。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4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201戶,共鄉村人口5004人,其中男性2465人,女性2435人。其中農業人口5004人,勞動力3692人。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0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894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5.0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95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123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870.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00元(人均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8.85萬元,有固定資產18.6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8.6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視頻

孫聃硯到上村鄉田壩鄉調研基層黨建工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