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海市場商業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發展報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上海市場商業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發展報告》,副標題:基於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視角,茆訓誠,楊寶華,陶愛蓮,唐健盛 等 著,出版社: 經濟管理出版社。

讀書,可以與時俱進,開闊自己,提高自己,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是全球文化[1]科技知識擴容和更新的需要,是知識[2]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

內容簡介

商業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屬於複合型金融工具,到期收益通過固定收益工具與各類衍生金融工具組合而成,是一類產品特徵和收益結構較為複雜的金融產品。投資者對結構性理財產品的複雜性及風險認知都不充分性,而金融機構在產品設計、風險管理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均占據主導優勢。為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商業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市場的公平、有序發展,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委託上海師範大學商學院課題組,對上海市場商業銀行向社會大眾公開銷售的結構性理財產品進行綜合評價。歷經一年的信息採集、業界訪談與專家論證等環節,上海師範大學商學院課題組最終獲得17家銀行、8種掛鈎標的、627隻結構性理財產品較為系統的信息,並自行構建了商業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星級評價的指標體系,根據發行人專業能力、產品基本屬性、產品條款設計、產品投資過程和產品信息披露5個一級指標和30個二級指標對上海市場商業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收益的風險特性和信息透明度進行了綜合評價。課題組發現現階段結構性理財產品存在預期收益的承諾容易導致投資者的誤解、投資管理過程信息不夠透明和信息披露不夠規範等主要問題。據此,課題組提出了為投資者提供可準確理解的預期收益、投資過程宜適度公開、規範信息披露的渠道和內容等具體解決方案。    《上海市場商業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發展報告:基於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視角》可以為政府監管部門提供決策參考,為銀行同業提供競爭標尺,為金融消費者提供理性選擇的參考依據。2017年2月23日,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主持召開了面向商業銀行和新聞媒體的課題成果發布會,上海師範大學課題組進行了部分成果匯報,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包括人民日報、新華網、解放日報、文匯報和上海電視台等在內的近30家媒體進行了報道。

參考文獻

  1. 文化的作用是什麼,光明網,2015-10-14
  2. 什麼是知識?,搜狐,2016-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