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石田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石田螺

上石田螺,中藥名。為水龍骨科伏石蕨屬植物倒卵葉伏石蕨LemmaphyllummicrophyllumC.Presl的全草。植物倒卵葉伏石蕨,具有清肺止咳,涼血止血,通絡止痛,清熱解毒之功效。主治肺癰,咳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風濕疼痛,牙痛,痢疾,風疹,皮膚濕癢,惡瘡腫癤,梅毒。[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上石田螺
漢語拼音:Shànɡ Shí Tián Luó
別名:金耳環、打不死、石錢、上樹田螺
性味歸經:味辛、微苦,性涼。入肺、肝、胃經
功能:清肺止咳,涼血止血,通絡止痛,清熱解毒
主治:肺癰,咳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風濕疼痛,牙痛,痢疾,風疹,皮膚濕癢,惡瘡腫癤,梅毒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上石田螺

拼音名:Shànɡ Shí Tián Luó

別名: 金耳環、打不死、石錢、上樹田螺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emmaphyllum microphyllum Presl var.obovatum(Harr.)C.Chr.

來源

藥材基源:為水龍骨科植物倒卵葉伏石蕨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

全年均可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附生於林中樹幹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原形態

附生小形植株。根莖纖細,長而橫生,疏被淡褐色、鑽形鱗片,粗篩孔狀,全緣。葉遠生,二型;營養葉的葉柄極短;時片卵形、倒卵形至長圓形,基部短楔形而略下延於葉柄;孢子葉狹縮呈狹舌狀,連短柄長3-4cm,寬2-3mm,葉肉質,淡綠色,干後褐色,光滑或疏被褐色卵形鱗片,干後葉邊反卷;葉脈不明顯,連結成整齊的網眼,每網眼內有單一棒狀的內藏小脈。孢子囊群線形,位於中脈與葉緣之間,成熟後加寬。

化學成分

倒卵葉伏石蕨的全草中含有三萜成分:α-芒柄花二烯(α-onoceradiene),22(29)-何帕烯:[hop-22(29)-ene],9(11)-羊齒烯[fern-9(11)-ene],千層塔烯(serratene),22-何帕醇(22-hydroxyhopane),四膜蟲萜醇(tetrahymanol),7-羊齒烯(fern-7-ene),芒柄花環氧化物(onoceranoxide),14-蒲公英賽烯(taraxer-14-ene),旱地菊-12,21-二烯(bacchara-12,21-diene),倒卵葉伏石蕨-7,21-二烯(lemmaphylla-7,21-diene),3,21-紫菀二烯(shiona-3,21-diene),18(28),21-達瑪二烯(dammara-18(28),21-diene),7,21-甘遂二烯(tirucalla-7,21-diene),7,21-大戟二烯(eupha-7,21-diene),13βH-嶺南臭椿三烯(13β H-malabaricatriene),13α H-嶺南臭椿三烯(13αH-malabaricatriene),8, 21-甘遂二烯(tirucalla-8,21-diene)。

歸經

肺;肝;胃經

性味

辛;微苦;涼

功能主治

清肺止咳;涼血止血;通絡止痛;清熱解毒。主肺癰;咳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風濕疼痛;牙痛;痢疾;風疹;皮膚濕癢;惡瘡腫癤;梅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8g,鮮品60-12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上石田螺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上石田螺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