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上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原圖鏈接

英文名稱 :epipod deep venous thrombosis

就診科室 :外科

發病部位 :上肢深靜脈

常見病因 :原發性:鎖骨下靜脈遭受反覆損傷而內膜增厚

繼發性:靜脈置管,靜脈造影或治療

靜脈輸入刺激性藥物等
常見症狀 :上肢腫脹、疼痛、皮膚青紫、淺靜脈曲張

上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指上肢深靜脈系統、頸內靜脈、頭臂干和上腔靜脈血栓形成,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通常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上肢腫脹、疼痛、皮膚青紫和淺靜脈曲張是本病四大主症。 [1]

病因

上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原因
原圖鏈接

原發性病因

因上肢的體位改變或強力活動,造成血管受壓,可伴有或無解剖異常所致的胸廓出口壓迫征,如鎖骨下靜脈在穿過肋鎖三角時,受到肋鎖韌帶、鎖骨下肌、前斜角肌和突出的斜角肌結節等壓迫,當上肢做強有力的活動(如游泳、攀登等),均可使鎖骨下靜脈遭受反覆損傷而內膜增厚,最終導致血栓形成,這就是傳統所稱的Paget-Schroetter綜合徵,又稱「受挫性」靜脈血栓形成。

繼發性病因

繼發性原因較多,如靜脈置管,靜脈造影或治療,靜脈輸入刺激性藥物等。此外,還有心力衰竭、妊娠、凝血和纖溶功能障礙等疾病時。另一些致病原因,如癌腫、第1肋或鎖骨骨折等。 [2]

臨床表現

上肢腫脹疼痛皮膚青紫淺靜脈曲張是四大主症。上肢腫脹是最早出現的症狀,疼痛可與腫脹同時出現,或者僅表現為酸脹,活動上肢時加劇,有時可捫及條索狀、有觸痛的血栓靜脈。約有2/3的患者的患肢呈紫紅色或青紫色改變。淺靜脈曲張多在1~2天後形成,以肩部和上臂最明顯。多數患者腫脹和疼痛等症狀可自行緩解,部分患者殘留後遺病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上肢腫脹和酸痛、伴感覺異常和功能受限。少數因血栓移位出現肺栓塞。 [3]

檢查

彩色多普勒超聲

為首選方式,能夠觀察腋靜脈、鎖骨下靜脈、無名靜脈、頸內靜脈的橫切面和縱切面直接徵象,明確靜脈狹窄或閉塞的部位和範圍。

CT和MRI血管重建技術

可清楚顯示血栓形成的範圍及周圍壓迫的情況。

深靜脈造影

為診斷的「金標準」,可清楚顯示血栓形成的範圍,同時了解瓣膜的功能及側支循環建立情況,對制定治療方案較有價值。 [4]

診斷

上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治療
原圖鏈接

依據上肢突然出現腫脹疼痛可做出初步診斷,結合影像學檢查可明確血栓的範圍及靜脈瓣膜功能情況。 [5]

治療

上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治療包括三個方面:急性血栓治療血管外壓迫治療血栓後遺的靜脈管腔狹窄的治療

急性血栓形成而無明顯臨床表現者,可不予治療,血栓多在短期內消散。有明顯臨床表現,出血風險小者則需抗凝和纖溶治療。溶栓成功後症狀不改善,仍有患肢疼痛、腫脹和青紫者,可考慮手術取栓治療。病情穩定後,可考慮解除周圍組織的壓迫。若靜脈有短段狹窄或閉塞,應加做靜脈補片成形。如果鎖骨下靜脈病變段十分靠近心臟,可考慮予以靜脈內球囊擴張成形術。對於完全閉塞或嚴重狹窄不能施行靜脈成形術者,可做頸內靜脈旁路術。 [6]

預防

對於血液高凝狀態的患者在積極治療基礎疾病的同時,應注意避免上肢的外傷。此外,靜脈穿刺過程中避免同一部位反覆穿刺及使用強刺激性藥物。同時嚴格無菌操作,防止造成感染。 [7]


創傷相關上肢深靜脈血栓

[8]

參考來源

  • 趙夢華,石建平,陳海魚.   上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 CNKI;WanFang 》 , 2012  
  • 邢雷,孔令泉,厲紅元等.   乳腺癌患者攜帶PICC化療並發PICC相關性上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治探討. 《 中國腫瘤臨床 》 , 2011  
  • 楊超,倪才方.   上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及介入治療. 《 CNKI;WanFang 》 , 2011  
  • 蒿若楠,胡芳,張杰,馬志承等.   PICC相關性上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危險因素分析及風險模型的建立. 《 cnki 》 , 2016  
  • 王少也,張健,王永,李光鑫等.   急性上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與治療. 《 中華醫學雜誌 》 , 2010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