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院村天主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院村天主教堂坐落於青州聖水峪上院村中部聖水河北岸,大門沿街而立,門前街道寬闊,河水潺潺,綠柳成蔭。若瑟堂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由法籍羅神父籌資建立八間經堂、一座兩層鐘樓和七間住房,從此,聖水峪有了正式的大規模的天主教活動場所。

教堂簡介

從1930年開始,法籍神父在若瑟堂開辦學校,傳播文化、教義等;1935年,法籍袁神父出資,高志榮神父主持,在原基礎上加蓋一層鐘樓、擴建兩層樓房、門樓及九間平房,擴大了若瑟堂的規模。解放戰爭期間,若瑟堂曾經作為華東解放軍某部指揮所。

1949年以後,若瑟堂一度被改為上院村小學,到1968年又改為附近薄板台村、辛莊村、下院村和上院村合辦的初級中學,成為培養科學文化人才的搖籃。

現在的若瑟堂,東西長31米,南北長54米,占地2.54畝。大門正對經堂八間,經堂採用傳統中式和羅馬式相結合的建築風格,經堂內正中懸掛着耶穌受難十字架塑像,十字架左右分別是若瑟抱耶穌和聖母瑪利亞畫像,兩壁掛有十四幅耶穌苦修油畫像,陳設樸素典雅,莊重肅穆。

羅馬式建築

「羅馬式建築」起源於古代羅馬建築[1],就像「羅曼語」從羅馬語中發展出來的語言一樣,它通常建成十字架的形狀,有一座長的宮殿、兩間短的耳堂和一間半圓形的後殿,屋頂、門道和小窗都有一個圓弧形的拱環。羅馬式建築中最有名的是比薩的大教堂和著名的斜塔[2]。它的藝術價值在意大利得以發展,11世紀到12世紀的時候傳播到德意志、諾曼底和英格蘭,除了模仿之外,還具有大膽的創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