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下關鎮金星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下關鎮金星村隸屬大理市下關鎮,地處下關鎮東邊,距下關鎮政府所在地1公里,到下關鎮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東鄰開發區,南鄰青光山,西鄰市區泰安路,北鄰洱海。轄內有2個自然村,公別是金星自然村和里後山自然村,由5個村民小組組成。現有農戶672戶,有鄉村人口2251人,其中農業人口306人,勞動力1576人。全村國土面積1988.2畝,海拔1974米,年平均氣溫15.7℃,處降水量695.3毫米,林地面積628.2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152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66元。農民收入主要以房屋出租為主。金星村地理區位優勢明顯,村集體土地適合招商引資進行項目開發建設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全村擁有林地面積628.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7畝,主要種植桃樹,其他面積260畝,還適宜種植桉樹,東鄰開發區,南鄰青光山,西鄰市區,北鄰洱海,其中里後山自然村依洱海而居,擁有約為3.5公里的洱海水域作業區域,村內居民多半從事洱海漁業捕撈,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良好寬鬆的投資環境。[1]

中文名稱: 金星村

行政區類別: 村

所屬地區: 雲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下關鎮

電話區號: 0872

郵政區碼: 671099

地理位置: 下關鎮東邊

面 積: 1988.2畝

人 口: 2251

機 場:大理機場

火車站:大理站

車牌代碼: 雲L

鄉村人口: 2251人

農業人口: 306人

海 拔: 1974米

基礎設施

70年代,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80年代本村實現通電話、通電視,村中道路有路燈。全村有672戶通自來水,有672戶通電,有67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72人;安裝固定電話的農戶數672戶,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戶數672戶。該村到下關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50米,建有集貿市場1個。全村共擁有汽車56輛,摩托車382輛。裝有太陽能農戶205戶。到2006年底,全村有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2個自然村已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鋼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3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3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9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152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萬元,畜牧業收入70萬元,年內出欄肉豬1650頭,肉雞2000隻。漁業收入2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41465萬元,工資性收入5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66元,農民收入以房屋出租和餐飲服務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人,在省內務工7人,於省外務工3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420萬元,有固定資產402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14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 2011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全村擁有集體企業9家,個體(私營)企業659戶,從業人員4934人,集體企業總收入3800萬元,個體私營營業總收入35784萬元,完成總產值31365萬元,完成上交稅金719萬元,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1522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年達4966元。繼市政府授予"億元村"、"小康村"稱號後,村黨總支又被雲南省委組織部、宣傳部授予"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先進黨總支榮譽稱號。本村總共投資近1000萬元,新建金星完小綜合教學大樓,老年人活動中心,硬化村中道路9餘,長1650米,實施了農網和供排水管網改造。預計再投資6000餘萬元,新建村綜合大樓以解決村民辦紅白喜事無場地的問題,對珠海樂園實施使用功能的改造,建珠海樂園旅遊產品展銷服務區,在村委辦公樓位置上興建四星級金星大酒店,興建村委會多功能辦公大樓。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4966元增加到6000元。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72戶,共鄉村人口2251人,其中男性1205人,女性1046人,其中農業人口206人,勞動力1576人。該村以白族主為,其中白族2125人,漢族126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41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800人,享受低保227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年和州、市醫院,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00米,該村建有公廁7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4個,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完善,無人畜混居的農戶。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小學1所,校舍建築面積4950平方米,擁有教師27人,在校學生782人,距離中學1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944人,其中小學生782人,中學生1623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7個,都是自願業餘組織,逢年過節或出席上級舉辦的比賽等活動演出,自娛自樂。歌舞大多數是以白族草帽舞、霸王鞭等為主,自編自演,歌頌新時期新生活。其中金星村青年文藝隊參加下關鎮文體運動會連獲三屆文藝匯演一等獎。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全村擁有集體企業9家,個體(私營)企業659戶,從業人員4934人,集體企業總收入3800萬元,個體私營營業總收入35784萬元,完成總產值31365萬元,完成上交稅金719萬元,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1522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年達4966元。繼市政府授予"億元村"、"小康村"稱號後,村黨總支又被雲南省委組織部、宣傳部授予"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先進黨總支榮譽稱號。本村總共投資近1000萬元,新建金星完小綜合教學大樓,老年人活動中心,硬化村中道路9餘,長1650米,實施了農網和供排水管網改造。預計再投資6000餘萬元,新建村綜合大樓以解決村民辦紅白喜事無場地的問題,對珠海樂園實施使用功能的改造,建珠海樂園旅遊產品展銷服務區,在村委辦公樓位置上興建四星級金星大酒店,興建村委會多功能辦公大樓。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4966元增加到6000元。

視頻

金星村:一個闖字,實現富裕小康的完美嬗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