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下厝福德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下厝福德祠
圖片來自top10place

下厝福德祠,是位於臺灣桃園市大園區內海里的土地祠,以土地婆配二位土地公而知名。

建廟

下厝福德祠建廟緣由,是民眾在林中發現一尊貌如土地公的石頭,就搭棚供奉,後集資改建小廟。廟址位於大園區內海里下厝近大園工業區與老街溪畔,在曾任村長的林文鐘家對面。因在沿海地帶失修多年,1995年發起發起募款重建活動。耗資近新台幣五百萬元重新整修,1996年1月9日舉行安座。

神像

一日,地主林川田想為此廟的土地公搭配土地婆,就用下厝竹林子一帶的溪石,委由石匠雕刻成土地婆像。對於林川田的動機,廟委林文鍾解釋林地主本身就有妻妾,所以也想為土地公娶妻。約1976年左右,土地公被竊。林文鐘說原因是土地公有求必應而且出牌相當靈驗,遂被賭徒帶走。當時下厝地區有很長時期過得不安寧,村民歸咎與土地婆失去丈夫有關。

1984年,有村民受說受土地婆託夢要再嫁。廟方只好訂製了一尊1尺3吋高的土地公來配對約8吋高的土地婆像,慶祝再嫁時轟動桃園地區,不少人專程前來一睹。但就土地婆再嫁三年,失蹤的土地公被偷送回此廟。新來的土地公坐主位,送回的舊土地公居於下堂右側,「一妻二夫」的情況遭受地方人士和耆老非議。於是村民經過擲筊,新土地公被送離廟宇,放在爐主家。為防止舊土地公再被竊,神像還放入玻璃罩。

農曆二月初二、八月十五、十一月十九這三天,爐主會將新土地公請回祠內,讓期待的村民看到三尊土地公婆暫時重聚,成為地方趣談。農曆二月初二下午,信徒以擲筊選出下一任爐主,再把新土地公迎新爐主家中供奉。三尊神像集合時,會吸引大批信徒們前往觀看,也成為幼稚園課外教學的教材,如大園小豆芽幼稚園、觀音森林幼稚園都曾前往參觀。甚至想享齊人之福的外地民眾前來膜拜,林文鐘感到十分好笑。在西洋情人節,也會有信眾獻上巧克力花束。

道教

道教是華夏的本土宗教,道教思想源於黃帝(黃帝學派託言),道教體系最早創始人是五斗米教天師道)的張道陵,崇拜道家老子為道祖,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會時期中國人的祭天、祭祖等崇拜活動,至春秋戰國時期吸收神仙方術產生了方仙道,後融合道家陰陽家的「五行」、「陰陽」等思想合併形成黃帝學派,在漢代中後期形成黃老道,至南北朝經過宗教改革,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道教。

概論

道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多神教,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也積極發展[1]。為戰國時代諸子百家之一的道家只是哲學理論,道教吸收了其以「道德」為核心概念的理論體系,並將哲學家神化;但直到漢朝中後期才有教團產生。張道陵益州(在今四川省)的鶴鳴山修道,創立了天師道,信奉老子太上老君,建立二十四治作為傳教區域。至南北朝時道教宗教形式逐漸完善。唐代太宗皇帝因老子(太上老君)姓李,與國姓相同,於是尊封老子為唐室先祖。

道教以「」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中原萬物的本原。道教(包括道家、術士等)與儒學佛教合稱「三教」,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構成部分,是在其中占據着主導地位的理論學說和尋求有關實踐練登聖的方法。

現在學術界所說的道教,是指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承襲了方仙道黃老道和民間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經》等為修仙、修真境界主要經典,追求修煉成為神仙的一種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煉導引內丹修煉,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及行善積德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