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村鄉(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下村鄉 |
中文名 :下村鄉 所屬地區: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 |
下村鄉,隸屬於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地處蘭陵縣西北部,西與棗莊市接壤,北同費縣相鄰, 行政區域面積121.4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下村鄉戶籍人口為50243人。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以前,屬費縣;1984年5月,下村公社改下村鄉;2001年1月,大爐鄉併入。 截至2020年6月,下村鄉轄33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下村。 2019年,下村鄉有工業企業27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4個。 [1]
位置境域
下村鄉地處蘭陵縣西北部,西與棗莊市接壤,北同費縣相鄰, 行政區域面積121.4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下村鄉地處山區,地勢西高東低,海拔一般在100—200米。境內最高點為被譽為「天下第一崮」的抱犢崮,海拔584米;最低點會寶湖,海拔106.4米。
氣候
下村鄉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春季多風、風大,氣候乾燥;夏季高溫多濕,降水集中,災害性天氣較多;秋季天高氣爽,氣候宜人;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多年平均氣溫13.2℃,1月平均氣溫-6.7℃,極端最低氣溫-24.9℃(1969年2月6日);7月平均氣溫30.7℃,極端最高氣溫41.0℃(1959年8月20日)。平均氣溫年較差28.4℃。生長期年平均279天,無霜期年平均261天,最長271天,最短248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802.7小時。0℃以上持續期278天(一般為2月1日—11月4日)。年平均降水量856.3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1320.3毫米(1970年),極端年最少雨量526.4(1966年)。
水文
下村鄉境內河道屬於小清河水系,文峰河自北崮發源,自西向東,入會寶湖;騰龍河自里米坑、吳家溝發源,自西向東,入雙河水庫,最後注入會寶湖。境內河道長67.4千米。會寶湖位於鄉境南部,與尚岩、魯城交界,為蒼山最大水庫。
自然災害
下村鄉境內主要災害有乾旱、風雹、霜凍、蟲災等,風雹災害平均四年左右發生一次,最大的風雹災害是1987年6月30日的龍捲風加冰雹暴雨,直接經濟損失達856萬元以上,受災面積達993公頃;春、秋兩季是乾旱多發時期,平均4.8年發生一次,最嚴重一次發生在1978年4月,持續高溫,80多天基本無雨,造成水庫、水井枯竭,小麥絕產2674公頃;7、8月份是降水集中期,最嚴重一次澇災發生在1996年7月25日至26日連續降雨,造成11.6萬棵樹木斷倒、462間房屋沖毀,4座橋樑沖塌,經濟損失達889.5萬元。
自然資源
下村鄉境內已探明的地下礦藏有黃金、白銀、重晶石、大理石、石灰石、稀土等20多種。
人口
2011年末,下村鄉總人口4.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640人,城鎮化率9.9%。另有流動人口978人。總人口中,男性2.3萬人,占49.3%;女性2.4萬人,占50.7%;14歲以下7544人,占16%;15—64歲2.6萬人,占56%;65歲以上1.3萬人,占28%。總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8.1‰,人口死亡率7.2‰,人口自然增長率0.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57人。 2017年末,下村鄉常住人口為38044人。 截至2019年末,下村鄉戶籍人口為50243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末,下村鄉完成財政總收入1406萬元,比上年增長32%。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599萬元,比上年增長38%。各項補助收入807萬元,比上年增長40%。人均財政收入4865元,比上年增長38%。 2019年,下村鄉有工業企業27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4個。
農業
2011年,下村鄉實現農業總產值5.4億元,占生產總值的66%,比上年增長12%。 下村鄉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地瓜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2萬噸。林果產品以花椒、核桃、柿子、大棗、桃、杏為主,2011年末,已發展各類林果6萬多畝,其中板栗50萬棵,花椒300萬棵,核桃30萬棵,柿子40萬棵,乾鮮果品產值5000萬元。 下村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兔、草雞、肉雞、蠍子為主。2011年,大牲畜存欄量10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