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不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不住漢語詞彙。拼音:bù zhù 釋義:1、不停;不斷。2、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目的沒有實現。[1]

網易訂閱

例句

1、不停;不斷。 南朝 梁 沈約 《千佛頌》:「不常不住,非今非昔。」

唐 李白 《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宋 岳飛 《小重山》詞:「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一個吹簫,一個打鼓,在廳上滴滴打打的,總不成個腔調。兩邊聽的人笑個不住。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湘雲只伏在寶釵懷裡笑個不住,寶釵推他起來。

茅盾 《小巫》:「 菱姐 看見老爺臉上有點喜色,不住的點頭。」

2、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目的沒有實現。

宋 王楙 《野客叢書·陳遵投轄》:「 陳遵 閒嘗因醉中留客不住,遂取客車轄投井中,史家記此一事,以見 遵 平時好留客如此。」

魯迅 《故事新編·補天》:「﹝伊﹞疑心這東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裡,禁不住很詫異了。」

艾蕉 《雨》:「母親忍不住了,連忙幫女兒脫下了濕衣。」[2]

釋義

1、不停;不斷。2、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目的沒有實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