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座小山的較量(呂延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與一座小山的較量》是中國當代作家呂延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與一座小山的較量
1、想法比行動更重要。
清晨,在太陽還沒有露出猙獰的臉之前,早早起床,與自然有一個幽會,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在泗水聖源書院學習一周,我居住在小山環抱之中,只是我還沒有和小山來一次親密的接觸而已。
對着書院,一座小山,看上去有二百米的距離。它小,便不會產生懼怕的感覺,心裡就沒壓力。
不熟悉的地方,就多了解一下,我曾問一個當地的學員:「這座小山能爬上去嗎?」他一點也沒有猶豫:「能啊!」
看來是太輕鬆不過的一件事。
「上山有路嗎?」我接着問。
「有。」他肯定地答:「羊路。」
我沉默了。我對「羊路」並沒有概念,只覺得成群的羊,在亂草間也定能踩出一條路來。只要能爬上去,我就可以試一試。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想法很豐滿,行動起來竟有說不出艱難。看似不會有太多困難的事,經歷了,我欲哭無淚。
2、付諸行動,你就是英雄。
清晨,世界以溫柔待你。「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與新的一天,在天蒙蒙亮的時候相擁,就是這等美好。一切都是清新的。我是一個喜歡早起的人,在別人的酣夢裡早早地打開嶄新的沾着露水一天。
天空壯闊,雲蒸霞蔚。大地睡眼惺忪,似乎還迴蕩着夢的囈語。聽,遠處陣陣雞鳴,此起彼伏,還有各種鳥兒的歡唱,在群山里,也在耳畔。
輕鬆的空氣里,身體貼着地在飛,與草兒的摩擦,留不下一點痕跡,只是露珠兒調皮,絲絲縷縷地沾染褲腳。
腳下有路,但不是通往山上的路。山下平坦處,有人開墾出來,種上一片片禾苗。河流也是繞着山行的。只能找准方向,在沒有路的地方,橫行。這需要決心,他人走過的路,不但平坦,而且不會使你走向絕路。而腳下無路,非要走出路來,可能寸步難行。我採用迂迴的戰術,遇水繞行,遇到陡坡,躲開,哪裡能走就走哪裡。
穿行在楊樹林中,地上一層落葉,它們溫柔地撫慰着腳掌。即使沒有道路,也放鬆了我的憂慮。走出樹林,是一片谷底,地勢高低不平,有河水,更多的是野草。而小山就在它的那一端,幾乎近在咫尺。
沿着河灘滑下去,齊腰深的野草伸出纖長的臂膊,一下子攬我入懷。我撥開紛擾,努力衝出了包圍圈。腳下是厚實的草毯,青翠欲滴,纖塵不染。不忍心踩上去。毫無徵兆地,兩腳陷入水中,還沒有反應過來,已經浸沒了腳面。慌不擇路,但要上山必須跨過那條暗河。在河邊走,濕了鞋子也算是應該的。等我踩在踏實處,鞋子顏色更鮮亮了,雙腳冒着水,我在猶豫,要不要回去?穿着濕噠噠地的鞋子,怎麼出遊?
進,一切都是未知,困難重重。退,回到原地,無所收穫。
橫下一條心,進吧!
做了決定,比猶豫不決心裡要踏實。走過水草泛濫的河灘,來到山腳下。有一條粗的黑色電纜線攔在眼前,我搞不懂它的用途,只知道我要躲過它。低下頭,用手薅緊野草,一貓腰,我鑽過去了。環顧四周,沒個人影,沒有誰會看到我的窘態。我不主張無人處放浪形骸,人前便彬彬有禮,那成了偽君子。小時候喜歡爬高,棗樹,牆頭,是不在話下,可惜故鄉沒有山頭,連個土堆子都沒有。學校里有單槓雙槓,也是我攀爬的對象。這鍛煉了我四肢的同時,也增加了我的膽量。
眼前,山在,可,路沒有,只有蓬生的荊棘和突兀的石頭。
3、石頭是用來絆腳的,有時它也是用來墊腳的。
絆腳石,阻在腳下,本來平坦的路,就有了坎坷。曾經寫過一篇習作,材料是一個故事:林肯小時候,在父親不在家的時候,和母親一起把父親認為不能挖走的石頭,清理乾淨了。我們把石頭比作困難,把小困難放大,它就是不能克服的;蔑視大困難,戰術上重視它,大困難也可能被解決。
而登山的過程,卻使我有了新的認識。荊棘叢中的石頭,綠草中誘惑着我,腳踩上去,穩穩的,不會有羈絆。雖然,踏上去,要費點力氣。石頭任意散落在山坡上,或大,或小,或高,或低。大的有一米見方,小的僅能立足,高的一人多高,低的就在腳下。我在大石頭上歇腳,向上望,山頂在不遠處;向下望,荊棘路已臣服;遠處的山巒村莊樹木,脈脈托起一輪紅日。
繼續前進,遇見更多的植物。腳在植物上踏過,深不可知,就有了一腳深一腳淺的顛簸。如果踩着石頭攀登,每一步都踏踏實實,爬山的速度也快。
大石頭,才會成為你的依傍,哪怕它曾阻礙你。小一些的石頭,就得先用腳試探一下,看它的根基牢不牢,不然,人隨石頭一起滾,准弄得人仰馬翻,崴了腳,瘸了腿,走路都困難,別說繼續爬山了。而更小的是砂石,更可怕,它們靜靜地袒露着,看似平整,可腳踩上去,它們就鬆動了,所有圓形的沙礫,集體受力,一起向相同的方向滾動。它們不會絆腳,卻能滑倒你。坡越緩,碎石越多。越得小心腳下。人們往往不是在攀登時滑落,而是在安逸中慢慢墮入深淵。
面對一塊一人多高的巨石,我沒有猶豫,找到落角的縫隙,手腳齊用,三五下就爬上去。站在巨石山上,我想到:自己對自己負責,沒有枷鎖,後果自負;別人對你負責,便百般警告,甚至禁止你去做,怕你有危險,他要為你負責。
上大學時,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們一行人在太行山里實習。周末,在周遭的山裡遊玩。在平原上長大的我,對山有初見的新奇。半山腰上遇見一大石,就興奮地調動四肢要攀上去。雙臂伏在巨石山上,摳緊了棱起處,剛抬起退,就聽到山下帶隊老師的呼喊,那聲音很急,像是我闖了大禍。我有點懵,一向和言細語的老師,至於如此生氣嗎?我回頭看,陡峭的山崖,老師的身影小小的。此時醒悟,萬一失足,會是萬劫不覆。
老師是擔心我的安危,因而厲聲警告。今天,一人之外滿世界不見一個人影,誰還顧及我的處境?正可以為所欲為,無所顧忌。
可是,當我在嶙峋的大石頭面前,瑟瑟發抖。如果使出吃奶的力氣,爬上去,把巨石踩在腳下,不是不可能。可如今,胳膊腿不如年輕時靈便了,我的前進不能不計後果,粉身碎骨,我不干。
旁側從深的灌木,借給了我一條路,沿着石頭,拉着藤,三五下就爬上去。
草叢看似平坦,但你辨不清深淺。石頭看似突兀,但你知道他的堅實。
4、山棗樹呈給你果子,也告訴你它有刺。
山坡上無處不在的植物,安靜地生長着,葳蕤茂密,自由自在。荊棘叢生,看似阻住你的路,當你前進時,你要拉住它們借力。此時,你不得不謹慎,綠草從中,有太多的山棗樹,它們頂着圓圓的果實,有的泛着紅暈,誘惑着你。爬山消耗能量,看到棗子就想吃,補充一下消耗的能量。急不可待,摘幾個塞進嘴裡,青澀的果肉,不多,脆而且硬,棗核很大,可不妨礙吃起來清爽可口。很多山棗樹攔在你面前,它的枝丫上,無數長長的刺,張牙舞爪,威脅着,你寸步難行了。
荊棘,你給它糾纏,它便拉住你。你把它尚未高大的樹棵子努力踩在腳底下,它卻能借力給你。蔑視它,它就不糾纏你。
登高,流汗。看似沒走幾步路,但汗水流了很多。如果坡陡峭,你急着攀上去,你用力,持續的,當你停下來,心臟突突地跳,好像要跳出胸膛。我急喘幾口氣,拍着胸膛,等心跳放緩下來。高度,讓你付出更多。
跋山涉水,今天算是體驗了。爬山之前,已經灌了兩鞋子水。穿着濕噠噠的鞋子上山,艱難的處境,前瞻後顧,荊棘中尋找上山的路,竟使我顧及不到腳上鞋子的潮濕。再仔細看鞋子,體味腳的感覺,我懷疑,鞋是濕的嗎?當你把心思放在大的方面,小的紛擾就不存在了。就像有人感慨,除了生死,都是閒事。
爬山,小心果實和鮮花。果下有刺,鮮花有藤蔓。世間所有美的東西,都是有誘惑的。它總能獲取貪婪的心,為了贏得美,也總有人不惜代價,如飛蛾撲火,義無反顧,奔赴他所認為的最具價值的獵場。美,是有選擇的。鮮花有刺,對於蝴蝶和蜜蜂而言,刺的有無無關緊要,而於人與鮮花的距離,是刺。不怕刺,不怕流血,鮮花才可能到手。
沒有荊棘和亂草之處,我踩上去,竟然打個趔趄。艱難處,你會小心謹慎,避開了危險。平坦處,卻掉以輕心,馬失前蹄。一隻蟬困在草叢裡,撥開,它轟一下,左右搖擺飛走了。看着它小小的身體上,翅膀舞成了一團煙霧。我想到:有時候,小小的困難就能阻礙你前進;要想飛,必須排除干擾,到更大的空間裡去。
5、向前,不要給你自己留後路,不達目的不罷休。
人在前進的過程中遇到諸多困難,阻礙你的,不只是荊棘和石頭,更是你的疲憊和懈怠。漫長的過程,磨去了你最初的興致,你不再覺得爬山是件美好的事。可是,人在途中,往後看,來路漫漫。往前看,山頭已在不遠。山頂的誘惑,此時成為你堅持的動力。你每邁出一步,它就離你更進一步,你一步一步走過去,你的興致又上升起來。快了,快了,馬上就到了!
終於登到最高的山頂,激動不已。此處,異常平曠,光禿禿的,一棵樹也沒有,草也不生,幾粒碎石在堅硬的地上,還有幾隻蒼蠅和蚊子。這裡視野開闊,村莊和樹林更顯得渺小,似乎離人世間也很遙遠,有鳥的啁啾,蚊蟲的嘶鳴,還有腦袋裡血流的轟鳴聲。
這山看着那山高,遠處有山頭應該比這一處更高一些,看起來距離並不遠,可我的興致已盡了。身體雖然還興奮,絲絲縷縷的疲乏,藉助汗水的肆虐,想偷襲擊我的堅忍。何況,眼睛有時會欺騙你,看着距離不遠,實際可能相差太遠。
站在山頂上往四處看,如果說下山容易,是因為你在高處,更能看見你要走的路。高度決定很多東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就會巨人的眼光。站在生與死的角度,你會把一些瑣屑的煩惱如蛛絲一般抹去。
看似看到希望,其實未必是,可能是更大的絕望。如果別人問我,山上有道嗎,我會回答:有,羊道。哪有什麼道?總之,讓我爬出個驢道來。下山容易嗎?是比上山省力氣。但,不要高興得太早,腳剛剛放鬆,順着緩坡鄉往下沖,腳趾頂着鞋子,生疼。
如果能像球一樣滾下去,就好了。讀《水滸傳》,看到魯智深卷了二龍山上的寶貝,身體蜷作一團,順着山坡滾將下去。我真想放聲大笑,施耐庵也真夠調皮的,竟然讓胖頭和尚滾下山,沒有鼻青臉腫和體無完膚,卻好好地一點不受傷。真是把魯智深當神人寫了。
草叢裡,你只有放腳下去,才知道底下是什麼,碎石,溝壑,路面,得看你的運氣。如果不顧一切,結果只能是被荊棘刮破皮膚,被亂石蹭傷皮肉,更甚者會傷筋動骨,甚至性命堪憂。
6、下得山來,才覺得:走平路,原來是如此幸福的事。
有人說,大清早的,不多睡會兒覺,爬什麼山啊,這不是自我折磨嗎?我卻不這麼認為。爬山,可以增強體質,提高面對困難的耐心,更重要的是多一種不尋常的體驗吧。[1]
作者簡介
呂延梅,筆名,綠葉子。出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生活在孔孟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