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與人交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與人交流》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王小波寫的一篇散文。

作品欣賞

——《未來世界》得獎感言

再次得到《聯合報》中篇小說獎,感慨萬千。首要的一條就是:短短兩三年的時間裡,自己就已告別了青年,步入中年。另外一條就是:文學是一種永恆的事業。對於這樣一種事來說,個人總是渺小的。因為這些原因,這獎真是太好了。我覺得,這獎不是獎給已經形成的文字,而是獎給對小說這門藝術的理解。獎項的價值不止在於獎座和獎金,更在於對作品的共鳴。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獎也真是太好了。

人在寫作時,總是孤身一人。作品實際上是個人的獨白,是一些發出的信。我覺得自己太缺少與人交流的機會——我相信,這是寫嚴肅文學的人共同的體會。但是這個世界上除了有自己,還有別人;除了身邊的人,還有整個人類。寫作的意義,就在於與人交流。因為這個緣故,我一直在寫。

《未來世界》這篇小說,寫了一個虛擬的時空,其中卻是一個真實的世界。我覺得它不屬於科幻小說,而是含有很多黑色幽默的成分。至於黑色幽默,我認為無須刻意為之,看到什麼,感覺到什麼,把它寫下來,就是黑色幽默。這件事當然非常地有意思。[1]

作者簡介

王小波(1952年-1997年),中國當代著名學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黑鐵時代》等。 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於北京。他先後當過知青、民辦教師、工人。

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1980年王小波與李銀河結婚,同年發表處女作《地久天長》。1984年赴美匹茲堡大學東亞研究中心求學,2年後獲得碩士學位。在美留學期間,遊歷了美國各地,並利用1986年暑假遊歷了西歐諸國。1988年回國,先後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任教。1992年9月辭去教職,做自由撰稿人。王小波無論為人為文都頗有特立獨行的意味,其寫作標榜「智慧」、「自然的人性愛」「有趣」,別具一格,深具批判精神。師承穆旦(查良錚)。

他的唯一一部電影劇本《東宮西宮》獲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並且入圍1997年戛納國際電影節。1997年4月11日病逝於北京,年僅45歲。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