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與孫司封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與孫司封書》是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的作品之一。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1],世稱「南豐先生」。

原文

皇祐三年,司戶孔宗旦策智高必反,以書告其將陳珙。珙不聽,宗旦言不已。珙怒詆之曰:「司戶狂邪?」四年,智高出橫山,略其寨人,因其倉庫而大賑之。宗旦又告曰:「事急矣,不可以不戒。」珙又不從。凡宗旦之於珙,以書告者七, 以口告者多至不可數。度珙終不可得意,即栽其家走桂州,曰:「吾有官守不得去,吾親毋為與死此。」既行之二日,智高果反,城中皆應之。宗旦猶力守南門,為書召鄰兵,欲拒之。城亡,智高得宗旦,喜欲用之。宗旦怒曰:「賊!汝今立死,吾豈可污邪!」罵不絕口。智 高度終不可下,乃殺之。

當其初,使宗旦言不廢,則邕州之禍必不發。發而吾有以待之,則必無事。使獨有此一善,固不可不旌,況其死節堂堂如是!而其事未白於天下。比見朝廷所寵贈南兵以來伏節死難之臣,宗旦乃獨不與,此非所謂「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邪?

使宗旦初無一言,但賊至而能死不去,固不可以無賞。蓋先事以為備,全城而保民者,宜責之陳珙,非宗旦事也。今猥令與陳珙同戮,既遺其言,又負其節。為天下者,賞善而罰惡;為君子者,樂道人之善,樂成人之美。豈當如是邪?凡南方之事,卒至於破十餘州,覆軍殺將,喪元元之命,竭山海之財者,非其變發於隱伏,而起於倉卒也。內外上下有職事者,初莫不知,或隱而不言,或忽而不備,苟且偷托,以至於不可御耳。有一人先能言者,又為世所蔽,令與罪人同罰,則天下之事,其誰復言耶?

聞宗旦非獨以書告陳珙,當時為使者於廣東西者,宗旦皆歷告之。今彼既不能用,懼重為己累.必不肯復言宗旦嘗告我也。 為天下者,猶須力開言者之路,以防未至之患。況天下之事,其可憂者甚眾。而當世之患,莫大於人不能言與不肯言,而甚者或不敢言也。則宗旦之事,豈可不汲汲載之天下視聽,顯揚褒大其人,以驚動當世耶?

譯文

皇祜三年,司戶孔宗旦策算到儂智高一定會造反,就寫信向州將陳珙報告。陳珙沒有聽從,宗旦勸說不止。陳珙怒斥他:「司戶發瘋了嗎?」皇祜四年,儂智高越過了橫山寨,掠取了寨里人,憑藉寨中的倉庫賑濟百姓。宗旦又告誡說:「事情危急了,不能不防禦啊!」陳珙又不聽從。宗旦對陳珙,書面告誡共有七次,口頭告誡多得數不清楚。宗旦估計陳珙終究不會接受自己的意見,就把家人送去桂州避難,說:「我有官職在身,不能離去,我的親人不必要與我一起死在這裡。」他的家人走了二天後,儂智高果然造反,城中將士都響應他。宗旦仍然奮力守住南門,並寫信向鄰近州縣討救兵 ,想抵擋儂智高。城破,儂智高抓住了宗旦很高興,想任用他。宗旦怒道:「反賊!你現在馬上就要死了,我豈能受此污辱!」罵不住口。儂智高思量終究不能 降服他,就殺了他。

當初,假如宗旦的話不被廢棄,那麼邕州的戰禍就一定不會發生。發生了戰禍而我方有所防備,就一定不會有什麼大事。即使只有這一點好處,原已不可不加以表彰,何況他臨死時氣節如此之崇高!然而他的事跡卻未能大白於天下。最近見到朝廷優寵封贈對南方用兵以來盡節死難的臣子的名單,宗旦卻獨獨不在其中。即使宗旦當初不講一句話,僅僅賊兵到來時能寧死不離職守,本已不可不給予獎賞。因為在事先作好防備,保全城池與人民,應該是陳珙的責任,而不是宗旦的事情。現在隨意地判定他與陳珙同罪,既忘記了他的忠言,又辜負了他的高節。治理天下的人,本應賞善罰惡;作為君子,則樂於稱道別人的善行,樂於成全他人的好事。難道應當像現在這樣處置嗎?至於南方的戰爭,最終發展到了失陷十餘州,軍隊覆沒,將吏被殺,人民喪命,國家耗盡財力的地步,不是因為事發之前沒有跡象,禍起突然無法應付。內外上下的官吏在戰禍將起之時沒有不知道的,但他們有的隱瞞不說,有的疏忽無備,苟且偷安,互相推諉,發展到了無法抵禦的地步。有一個事先敢說的,又被世人欺矇埋沒,讓他與罪人受同樣的懲罰,對於天下大事,難道還有誰肯說呢!

聽說宗旦不單單寫信告誡陳珙,凡是當時在廣東西路任轉運使的,宗旦都一一告誡過他們。現在,他們既沒有聽宗旦之言,又害怕連累自己,一定不肯再 說「宗旦已經告誡過我」了。對於治理天下的人來說,還必須力開言路,以防止尚未來臨的禍患。何況天下的事情,可憂慮的還很多,而當前的弊病,沒有比人們不能說話和不肯說話,有的甚至不敢說話更大的了。這樣看來,宗旦的事跡,怎麼可以不急切地讓天下人看到和聽到,表彰讚揚他,來震動當世呢!

作者簡介

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2]後,熙寧二年(1079)先後在齊、襄、洪、福、明、毫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頗有政聲。元豐四年,任史館修撰,編纂五朝史綱,未成。著有《元豐類稿》五十卷、《續元豐類稿》四十卷、《隆平集》三十卷。曾鞏的散文創作成就很高,《唐論》是代表作,可與歐陽修的《朋黨論》媲美。著名有《墨池記》、《越州趙公救災記》、《寄歐陽舍人書》和《福州上執政書》。曾鞏也擅長寫詩,有四百餘首傳世。曾鞏培養了一批名儒,陳師道王無咎曾肇和曾布受業於他。

散文成就

曾鞏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宋代新古文運動的骨幹。接受了歐陽修在古文創作上的主張,他在古文理論方面主張先道後文,文道結合,主張「文以明道」。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風以「古雅、平正、沖和」見稱。其文風則源於六經又集司馬遷韓愈兩家之長,古雅本正,溫厚典雅,章法嚴謹,長於說理,為時人及後輩所師範。曾鞏為文,自然淳樸,而不甚講究文采。堂該校點,詩賦文21卷。

曾鞏文章的特色體現有長於記敘、不多寫景,例如《醒心亭記》、《游山記》等。但也有極刻畫之工,如《道山亭記》。《墨池記》和《越州趙公救災記》熔記事、議論、抒情於一爐,深刻有力,通情達理。他的書、序和銘也是很好的散文。當西崑體盛行時,他和歐陽修等人的散文,一揖雕琢堆砌之風,專趨平易自然。

他的議論性散文特點是:剖析微言,闡明疑義,卓然自立,分析辨難,不露鋒芒。《唐論》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戰國策目錄序》論辯人理,氣勢磅礴,極為時人所推崇。

他的記敘性散文特點是:記事翔實而有情致,論理切題而又生動。《寄歐陽舍人書》和《上福州執政書》歷來被譽為書簡範文。敘事委婉深沉,語言簡潔凝練,結構十分嚴謹。

視頻

與孫司封書 相關視頻

百家講壇:風雲唐太宗(上部)太宗的鏡子
南豐儒文—曾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