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學法先生神交(陳德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與學法先生神交》是中國當代作家陳德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與學法先生神交
十年浩劫,
多少莘莘學子,
成為被耽誤的一代。
放下書本,走進田頭,
在荒瘠的原野上折翼。
變革的春風,
復甦希望的的種子,
從此,找回失去的青春
成了他人生博弈的序曲
我與趙學法先生神交多年。我一直是通過他的文章、電話和照片竭儘可能地將他的影象在腦海中進行整合,從而使這位未曾謀面的友人在我心目中的形象越發地豐富和生動。
趙學法先生原是山東泰安日報社副總編輯,高級編輯。他是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也是中山文學院禮聘的客座教授。先生著作甚豐,已有長篇小說、散文集、報告文學集、文化論著等多部作品問世,被全國多家圖書館收藏。2000年春,我邀請他參與編輯一套《中國20世紀文學作品選集》,他爽快答應,從此,書來信往之間我們成了無話不說的莫逆之交。
趙學法先生
趙學法先生1950年秋天出身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自幼好學,但缺乏良好的教育環境。八歲上學趕上1958年的「大躍進」,沒有上成,到了九歲才讀一年級,1965年考入中學後,只讀了一年就趕上了「文化大革命」,在家勞動了三年,直到1970年初,才獲得了讀高中的機會,兩年後回鄉務農,可謂被耽誤的一代。
成功是為勤勉的人預留的一份禮物。趙學法失學不落志,利用勞動之餘讀了大量文學、歷史、哲學方面的書,不斷地用知識豐富自己,提高自己。1973年,他得到了一次升學的機會,考前用了六個月的時間,複習了六年的中學課程。當張鐵生以交白捲成為「英雄」時,他卻以優異的學習成績考入師範學校,走出了黃土地,實現了人生的第一次躍遷。之後,他先後當過教師、公社秘書、縣委宣傳部幹事、鄉鎮領導幹部和縣黨史辦副主任。然而不論工作多忙,多累,他都堅持讀書寫作。1984年參加山東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1986年獲大專文憑;1996年又參加北京大學成人教育學院中文函授學習,1999年獲大學本科學歷。彌補了知識的不足,實現了人生的第二次躍遷。在這個期間,他采寫了大量的新聞作品,發表了短篇小說、報告文學等作品,引起了泰安新聞界和文學界的注意。1986年7月,他被調到剛剛創辦不久的泰安日報社,先後擔任部主任、副總編,文章也一發不可收拾,累計200餘萬字作品發表出版,職稱也由初級、中級、副高晉到了正高,成為泰安文化界一位有影響的人物。
先生是一個很刻苦、很執著、很勤奮的人,文化功底深厚,知識面廣,具有學者的素質。他的文章尤為耐讀。小說寫的生動真實,情節曲折,人物鮮活,內涵豐富;散文如行雲流水,生活氣息濃厚,善於哲理思考;報告文學文筆優美,撼人肺腑,富有時代特徵。
我曾在2002年和2005年主編過先生的隨筆文集《泰山夜話》和《金山隨筆》兩部作品。字裡行間凝結着學法先生深邃的思想智慧。那些細緻些微的觀察,入情入理的分析,娓娓道來的論述,喜怒哀樂的表達,心服誠悅的思辨,還有文中豐富的知識和恰到好處的引經據典,令人扼腕感嘆。當時,南京遠東書局請了一位退休教師對他的手稿進行文字輸入工作,她後來將打印好的軟盤交給編輯部時說,好多年沒有閱讀這麼令人發聾振聵的文章了!當年這兩本書出版後,在社會上好評如潮,一時洛陽紙貴。
我向許多筆友推薦過先生的著作。大家細讀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能感受到厚重的齊魯文化和孔子的入世精神,深深地浸潤了作者的思想靈魂,培養了先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理論研究的進取精神,不禁深深為學法先生的憂患意識所打動,也為他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所感動。
趙先生通過對社會現象的反思,看到了封建傳統文化積澱的濃厚和惰性精神的頑硬,認識到在人類社會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除去自然界帶給人類的災難外,還有許多的災難來自人類自身。如落後、陳舊的規範,狹隘、保守、僵化的觀念等。我們有必要深入地洞悉歷史,以理性的態度冷靜地審視、辨析經驗教訓,弘揚科學精神,努力營造健康、向上、和諧的生存環境,避免人類悲劇的重演。
2017年秋天,久未聯繫的趙學法先生給我寄來了一部上、下兩冊的《泰山文化舉要》的鴻篇巨製,這部作品洋洋灑灑竟達128萬字,是先生深研泰山文化專題的一次重要探索。他在書中遴選泰安地區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27位主要人物。通過歷史語境中的立體形象,還原了他們為中華文明所作的貢獻。同時,先生還在書中對泰安史上的20件大事詳加敘述,以真實的故事情節,哲理的思辯,闡釋其中的文化價值。他還在「文化檢視」一卷中書寫泰山文化的各個亮點側面,並做出獨具匠心的解讀。為泰安文化的普及與傳承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在此之前,先生還出版過長篇小說《野火春風》,散文集《鄉土流韻》《文化嚮往》,報告文學集《柳暗花明》《泰山的女兒》《金山隨筆》等作品。由此可見,他一直在文學的百花園裡辛勤地耕耘着。人一生擁有如此厚實的成果,着實令人仰慕不已。按常規,隨着年齡的增長,創作激情會逐年遞減。沒想到趙先生卻老驥伏櫪,創作激情依然不減當年,且字字珠璣,力透紙背。堪稱奇人!
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這日新月異的盛世年華,信息萬變的社會轉型時期,各種思潮一定會觸發趙先生迎來一個新的創作高峰,為讀者奉獻出更加精美的文化大餐,以啟迪人們的智慧,陶冶人們的情操,更為泰山文化元素中儒家思想的傳播與傳承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以前曾多次在電話中邀請先生到六朝古都來採風、作客,他也多次在電話中熱情地邀我到泰山遊覽,但都因為雙方繁而雜的事務脫身不得。上個月,朱自清研究會準備在連雲港市圖書館興建一間展覽館,需要訂做一尊朱自清雕像,我知道先生對工藝美術界的精英比較了解,便電話求助於先生,希望他幫助推薦人選。沒想到他很快就給我發來短信,介紹了兩位雕刻專家,並告知聯繫方式。如今,先生雖然年逾七旬,但他對待工作、對待生活,對待朋友的那股火熱勁兒絲毫未減。現在,我想通過此文,向這位尊敬的友人發出誠摯的邀請,以期實現我們神交已久而未能謀面的夙願。[1]
作者簡介
陳德民,中囯作家協會會員、中華學者協會主席團成員、朱自清研究會會長。《中華文化》雜誌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