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周列國故事之狡兔死,走狗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周列國故事之104 狡兔死,走狗烹,東周列國故事。[1]

故事內容 


吳王夫差自從黃池大會之後,給越王勾踐打敗,心裡老是悶悶不樂。西施拿着一把寶劍跪在夫差跟前,請他處死。夫差把她攙起來,說:「你又沒犯罪,幹麼叫我殺你?」西施說:「勾踐無禮,得罪了大王。我本來是越國人,按理也應當領罪。」夫差挺豪爽地說:「別這麼傻啦!一個人生下來總有個落地的地方。難道說這會兒在越國剛生下來的娃娃都跟我有仇嗎?你又不是勾踐的女兒,為什麼要替他領罪吶?你是受吳國保護的,不是受越國保護的。唉!打這兒起,你別再提這些啦!來吧,咱們倆干一杯吧!——好,再來一杯吧!」打這兒起,夫差灰了心,天天陪着西施飲酒解悶,索性連政事也不管了。


公元前473年(周敬王的兒子周元王4年),越王勾踐帶着范蠡文種,親自率領着大隊人馬又來攻打吳國。吳國兵馬一連氣打了幾回敗仗。在笠澤[就是江蘇省松江縣]打得一敗塗地。夫差打發王孫雄上越國兵營去求和,情願當個屬國。王孫雄來回跑了六七趟,勾踐堅決不答應。夫差沒有法子,只好叫伯嚭守着城,自己帶着王孫雄逃到陽山[在江蘇省吳縣西北,近太湖]去了。范蠡、文種的兵馬接連不斷地攻打。伯嚭抵擋不住,先投降了。越國的兵馬追上夫差,把他圍困起來。


夫差寫了一封信綁在箭上射到范蠡的兵營里去。范蠡跟文種拿來一看,上頭寫着說:「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大夫為什麼不留着吳國給自己做個退步吶?」他們寫了一封回信,也用箭射了過去。夫差拿來一看,上頭寫着:「你殺害忠臣,聽信小人;專憑武力,侵犯鄰國;越國殺了你的父親,你不知道報仇,反倒放走了敵人。——你犯了這麼些罪過,哪兒能不死吶?二十二年前,老天爺把越國送給你,你不要;如今老天爺把吳國送給越王,越王哪兒能違背天命吶?」夫差念到末一段,止不住流下眼淚來。王孫雄說:「我再去求求越王,瞧他還有人沒有?」


呆了一會兒,王孫雄回來說:「越王看在過去的情義上,把大王送到甬東的島上去[指浙江省定海],給您五百家戶口,養您到老。」夫差苦笑着說:「要是不廢去吳國的宗廟,讓吳國當個屬國也就罷了,想不到要把我遷走,我已經上了年紀,何必再受這份罪!」回頭又對王孫雄說:「你拿衣裳擋着我的臉。我還有什麼臉去見伍子胥吶?」說着就自殺了。王孫雄脫下自己的衣裳,包上夫差的屍首,他也自殺了。跟着,士兵們有的死了,有的逃跑了。剩下的都投降了越國。


越王勾踐進了姑蘇城,坐在吳王夫差的朝堂上。范蠡、文種和別的文武百官都來朝見他。吳國的相國伯嚭挺得意地也站在那兒,捻着幾根七長八短的鬍子,等着受封。勾踐對他說:「你是吳國的太宰,我哪兒敢收你做臣下吶?如今你的國君在陽山,你怎麼不去呀?」伯嚭聽了這話,低着腦袋,垂頭喪氣地退出去。勾踐派人追上去,把他殺了。


公元前473年(周元王4年),勾踐帶着大隊兵馬渡過淮河,在俆州[古地名,在山東省滕縣南;俆shu一聲]會合了齊國、晉國、宋國、魯國的諸侯。當初中原諸侯頂怕的是楚國,自從楚國給吳國打敗以後,就轉過來怕吳國;如今吳國又給越國滅了,他們只好聽從勾踐的了。勾踐做了諸侯的頭兒,就想表現頭兒的樣子和氣派。他開始尊重天王,還叫中原諸侯都向天王朝貢去。這時候,周敬王的兒子周元王當了天王。周元王派人送祭肉給勾踐,承認他為東方的霸主。各國諸侯都向勾踐慶賀。楚國也打發使者去朝聘。勾踐也真有一套。他把以前吳國從楚國奪去的地方交還給楚國,從宋國奪去的地方交還給宋國。又叫楚國把以前從魯國奪去的地方交還給魯國。這麼一來,各國諸侯都說勾踐大公無私。


勾踐從俆州回到姑蘇,就在吳王的宮裡開了個慶功大會,一直鬧到半夜。大傢伙兒正亂鬨鬨地喝酒、唱歌、作樂的當兒,勾踐忽然覺得好像短了個人似的,細細一查看,原來范大夫不見了。勾踐趕緊叫人去找,哪兒有他的影兒吶。勾踐怕他變了心,連忙叫文種去接收他的軍隊,一面又派人上各處去找。大伙兒忙亂了一宵,還是找不到他。


到了第二天,勾踐正擔心着這回事,有幾個派出去的人回來了,說:「范大夫自殺了。我們在太湖旁邊找着了他的外衣,兜兒里還有一封信。」說着,就把衣裳和信遞了上去。勾踐趕緊先看那封信,上頭寫着說:「大王滅了吳國,當上了霸主,我的本分總算盡了。可是還有兩個人,留着他們對大王沒有好處,一個是西施。她迷惑了夫差,弄得吳國滅亡了,如果留着她,也許能迷惑大王,因此,我把她去了。一個就是我范蠡。他幫着大王滅了吳國,留着他,他也許要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我把他也去了。」勾踐知道範蠡殺了西施之後,他自己也死了。這才放了心。他半天沒言語,拿起范蠡的衣裳,說:「我全靠你,才有今天。我正想報答你的功勞,你怎麼就這麼扔下我吶?」大伙兒也都有點難受,文種更覺得悶悶不樂,沒精打彩地出來了。


過了些日子,忽然有人給文種送來一封信。文種拿過來一看,上頭寫着說:「你還記得吳王說的話吧,『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越王這個人能夠容忍敵人的欺負,可不能容忍有功的大臣。我們只能夠同他共患難,可不能同他享安樂。你現在不走,恐怕將來想走也走不了啦!」文種才知道範蠡並沒死,他原來帶着西施隱居起來了。其實范蠡已經帶着財寶珠玉,棄官經商,改名更姓,到了齊國。後來搬到當時人口眾多、交通便利、買賣發達的大城市定陶,稱為朱公,財富多到萬萬,就是後來稱為陶朱公的大富商。當時文種回頭叫那個送信的人,那個人早就跑了。文種就把那封信燒了。心裡掛念着老朋友,可不怎麼真信他這些話。他認為勾踐不過對待敵人刻薄點,要說他想殺害有功勞的大臣,這未免太多心了。天下不能有這麼沒良心的人。


勾踐滅了吳國之後,反倒沒有一天過着快活的日子。對那些和他一起共過患難的人,因為如今沒有什麼患難可共了,就慢慢地疏遠了。他向來知道文種的才幹,可是這種越有才幹的人越是靠不住。萬一他變了心,可難對付了。他真有幾分怕他。加上文種也有讓他起疑的地方。他為什麼老病着不上朝吶?


有一天,勾踐上文種家裡去看望他。他坐在文種的臥榻上,對他說:「你有七個好計策,我用了你四個計策,就滅了吳國,你還有三個計策沒使出來吶。我滅了吳國,萬一吳國的祖宗跟我報仇怎麼辦?壽夢、僚、闔閭他們都是挺厲害的,你得替我想法兒對付他們才好!」文種聽得有點糊裡糊塗,不知道他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藥。他剛要問是怎麼回事,勾踐已經站起來走了,可把自己的寶劍落在文種的身邊。文種拿起來一瞧,喝!原來是「屬鏤」,就是當初夫差叫伍子胥自殺的那把寶劍。文種這才明白了。他對天嘆息着說:「走狗不走,只好讓主人烹了。我沒聽范大夫的話,真是該死!」他又笑着說:「這把寶劍殺了伍子胥,又殺了我。它把我們結成了『刎頸之交』[生死朋友的意思],我還有什麼不滿意的!」說着,他就自殺了。


評:「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還有一句,叫「飛鳥盡,良弓藏」,講的都是一個道理。前面說文種的時候已經說過了,還是范蠡看人看得更深刻一些。勾踐這個人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富貴,從根本上講他是一個權力欲極強、極具猜忌之心的人。他的慷慨大度是為成大事而裝出來的,他的隱忍不發等待時機才是真的。這種隱忍不發不只針對夫差,也針對他周圍的能人。范蠡正是看透了這一點,在勾踐就要發動前快他一步,攜西施隱遁正是高人一手的妙招。引申一步說,亂世和治世人才機遇和際遇的不同,用人中用能人和用庸人的學問,都是由此而來的永恆的話題。


范蠡離開越國來到齊國,自稱鴟夷子皮,由於經商「致產數千萬」。齊人認為他很賢明,想讓他做相國,而范蠡顯然是厭倦了政治生活,散盡其財後來到定陶。來到定陶後他繼續經商,「資累巨萬」,天下人都知道了這個大富商「陶朱公」。


備註:


《東周列國故事》是2008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在淮,以時間為軸縱向編寫,故事獨立成篇,分別講述不同的人物事件,用簡練通俗的語言將歷史事件變得生動鮮活,用畫龍點睛的插圖讓歷史人物變得觸手可及。將春秋戰國前後五百多年的歷史概貌清晰地展現在您眼前。

參考資料 

  1. 狡兔死,走狗烹 兒童故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