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坡三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坡三詩》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三筆》卷十一。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

原文

東坡初赴惠州,過峽山寺,不值①主人,故其詩云:「山僧本幽獨,乞食況未還。雲碓水自舂,松門風為關。石泉解娛客,琴築鳴空山。」既至惠州,殘臘②獨出,至棲禪寺,亦不逢一僧,故其詩云:「江邊有微行,詰曲背城市。平湖春草合,步到棲禪寺。堂空不見人,老稚掩關睡。所營在一食,食已寧復事。客行豈無得?施子淨掃地。松獨不靜,送我作鼓吹。」後在儋耳作《觀棋》詩,記游廬山白鶴觀,觀中人皆闔戶晝寢③,獨聞棋聲,云:「五老峰前,白鶴遺址。長松蔭庭,風日清美。我時獨游,不逢一士。誰歟棋者?戶外屨二。不聞人聲,時聞落子。」其寂寞冷落之味,可以想見,句語之妙,一至於此。

注釋

①值:遇見。

②殘臘:臘月要過完的時候。

③闔戶晝寢:關上大門,白天睡覺。

譯文

蘇東坡初次去惠州時,路過峽山寺,沒有見到主人,所以寫詩為:「山僧本幽獨,乞食況未還。雲碓水自舂,松門風為關。石泉解娛客,琴築鳴空山。」到了惠州之後,臘月將過之時獨自出遊,來到棲禪寺,也沒遇到一個僧人,所以寫詩說:「江邊有微行,詰曲背城市。平湖春草合,步到棲禪寺。堂空不見人,老稚掩關睡。所營在一食,食已寧復事。客行豈無得?施子淨掃地。風松獨不靜,送我作鼓吹。」後來在儋耳又寫了《觀棋》詩,記載游廬山白鶴觀時,觀中人都閉門在白天睡覺,只聽到下棋的聲音。詩如下:「五老峰前,白鶴遺址。長松蔭庭,風日清美。我時獨游,不逢一士。誰歟棋者?戶外屨二。不聞人聲,時聞落子。」詩中寫的寂寞冷落的情景,完全可以想見,語句之美妙,也達到了極高的境界。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王應麟的《困學紀聞》[1],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容齋隨筆》[2]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東坡三詩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蘇東坡最有名的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