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寧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寧市黑龍江省轄縣級市,牡丹江市代管。位於省境東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30°9′-130°18′,北緯43°25′-44°48′,是黑龍江省最南部的縣。南與吉林省相鄰。東與俄羅斯接壤,國境線長179千米。總面積7117平方千米。總人口21萬人(2013年)。全市轄6個鎮:東寧鎮、三岔口鎮、大肚川鎮、老黑山鎮、道河鎮、綏陽鎮。綏陽林業局在境內。市政府駐東寧鎮通政路1號。

地處東部太平嶺山地,北、西、南為低山,東部為綏芬河谷地。綏芬河自西向東蜿蜒中部。境東有納湖布圖河。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礦藏有硫、金、煤、石英石、石墨等。濱綏線鐵路和301國道、雞圖公路過境。三岔口為邊境貿易口岸。名勝古蹟有洞庭、東寧要塞、小金河避暑山莊、九佛溝風景區、虎山森林公園、渤海大城子古蹟遺址[1]等。

歷史沿革

東寧,清末設治,以其地居寧古塔東部而得名。清代屬寧古塔副都統轄區。光緒七年(1881年),寧古塔副都統派員於三岔口地方設招墾局,招民墾荒。光緒十五年(1889年),將招墾局改為招墾總局。光緒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1903年1月11日),清廷批准,撤銷招墾總局,於三岔口地方設置綏芬廳。宣統元年四月十五日(1909年6月2日)批准,將綏芬廳升改綏芬府,移駐寧古塔城,另於三岔口設置東寧廳,隸屬吉林省東南路道。

1913年3月,將東寧廳改為東寧縣,1914年6月隸屬吉林省延吉道。1929年2月,撤銷道區,由吉林省直轄。時為三等縣,全縣總人口3.3萬人。東北淪陷後,初隸吉林省,1934年12月改隸濱江省,1937年7月劃歸新設之牡丹江省管轄。1939年6月1日,將東寧縣北部和穆稜縣細鱗河地區劃出,設置綏陽縣(縣政府駐綏陽鎮),同時將東寧縣城移至小城子,改為東寧街。1943年10月後,先後改隸東滿總省和東滿省。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2]勝利後,初隸綏寧省,後改隸牡丹江專區,再改隸牡丹江省。1948年7月,劃歸松江省管轄。同年10月4日,松江省政府決定,撤銷綏陽縣,併入東寧縣,縣政府移駐綏芬河鎮。

綏陽縣,清末屬綏芬廳「講禮社」管轄範圍,中華民國初期隸屬東寧縣第六區管轄。東北淪陷後,歸東寧縣第四區管轄,後劃歸小綏芬河保。1938年偽東寧縣公署於小綏芬河北岸設立辦事處,地當「小綏芬河之陽」,遂命名綏陽辦事處。1939年6月1日,偽滿決定,劃出東寧縣北部和穆稜縣細鱗河地區,設置綏陽縣,偽縣公署駐綏陽街,隸屬牡丹江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始隸綏寧省管轄,後隸牡丹江專區及牡丹江省。1948年7月,撤銷牡丹江省,改隸松江省管轄。1948年10月4日,松江省政府發布通令,決定撤銷綏陽縣,併入東寧縣。

1952年4月28日,松江省政府批准,將東寧縣政府遷回東寧鎮。1954年8月,松、黑兩省合併後,劃歸黑龍江省管轄。1956年3月,劃歸新設立的牡丹江專區(1967年改為牡丹江地區)。1975年8月15日,國務院批准,將綏芬河鎮劃出改設綏芬河市(縣級)。1983年9月3日,撤銷牡丹江地區,改由牡丹江市領導。

1992年末,東寧縣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黑龍江省邊境縣之一。東與俄羅斯分界,國界線長179千米;南、西南與吉林省琿春市、汪清縣接壤;西、北與穆稜縣毗連,綏芬河市夾在東北境中部。全境南北長156千米,東西寬75.5千米,總面積7529平方千米。總人口20.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36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33萬人,主要是朝鮮族和苗族。轄6鎮、4鄉。縣政府駐地東寧鎮。(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有改動)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東寧縣常住總人口207012人,其中,東寧鎮65050人,三岔口鎮16851人,大肚川鎮22067人,老黑山鎮14409人,道河鎮9114人,綏陽鎮24192人,金廠鄉9814人,細鱗河鄉8477人,黃泥河鄉1202人,南天門鄉10570人,綏陽林業局25266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東寧縣常住總人口200716人,其中,東寧鎮87488人,三岔口鎮13482人,大肚川鎮17390人,老黑山鎮14707人,道河鎮14762人,綏陽鎮28626人,綏陽林業局24261人。

2015年,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民函[2015]361號)批覆同意撤銷東寧縣,設立縣級東寧市,以原東寧縣的行政區域為東寧市的行政區域,東寧市人民政府駐東寧鎮通政路1號。東寧市由黑龍江省直轄,牡丹江市代管。

視頻

東寧市 相關視頻

東寧市宣傳片
黑龍江東寧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