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方書生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蘇轍扶父柩返鄉圖 原圖鏈接 來自 騰訊網 的圖片

東方書生行》是北宋文學家蘇轍的作品之一。

蘇轍(1039年~1112年),漢族,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晚年自號潁濱遺老。蘇軾之弟,人稱「小蘇」。蘇轍是散文家,為文以策論見長,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蘇軾的才華橫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蘇軾所說,達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著有《欒城集》。與其父蘇洵、兄蘇軾合稱「三蘇」[1],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東方書生行

科舉風波

嘉佑六年(1061年)八月,蘇轍參與殿試[2]。當時仁宗已五十二歲,蘇轍想他或許對政事感到疲倦,所以盡力講政事得失,而對宮禁朝廷之事,議論尤為激切。策問試卷送上後,蘇轍自認為一定被黜落。覆考官司馬光將其置於第三等,初考官胡宿不同意。司馬光與范鎮商議後將其置於第四等,三司使蔡襄也力保蘇轍。只有胡宿認為蘇轍對仁宗不恭,堅持要求黜落他。 仁宗說:"以直言來得人,而因直言拋棄他,天下人會怎麼說我呢?"宰臣不得已,把他列入下等。不久後,蘇轍被任命為試秘書省校書郎、商州軍事推官。 當時蘇洵奉命修《禮書》,蘇軾出任簽書鳳翔判官。蘇轍要求在京城侍養父親,獲朝廷准許。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蘇轍出任大名府推官,不久受命"差管句大名府路安撫總管司機宜文字"。

治平三年(1066年)四月,蘇洵在京師逝世,蘇轍兄弟自汴河入淮,順長江回蜀葬父。次年十月,葬父於彭山縣安鎮鄉可龍里。

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服喪期結束後,蘇轍兄弟一路東遊前往京師,於次年抵達。

主要作品

蘇轍著有《詩集傳》[3]、《春秋集解》、《論語拾遺》、《道德經解》 、《欒城集》(包括《後集》、《三集》,共84卷)、《欒城應詔集》12卷等,並行於世。 曾自撰《潁濱遺老傳》。《全宋詩》錄有其詩。

視頻

東方書生行 相關視頻

文垂千載八大家,汪洋淡泊——蘇轍
唐宋八大家之蘇轍02 各有各的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