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東莞市基督教東城聚會點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東莞市基督教東城聚會點位於東莞市東城區東莞大道東泰花園協和大廈216-219,教會於2006年成立,教會總面積:1200平方米,每次聚會可以容納500人。

目錄

聚會歷史

2006年從家裡聚會到東泰步行街,2007年從步行街到東泰菜場,2011年從東泰菜場到協和大廈,2011年至今一直都在協和大廈聚會。

教牧介紹

教會負責人:楊忠,浙江台州人,1995年信主,2000年到東莞,2006年建立彩虹之家教會,一直在本教會服侍。

專職服侍人員:袁娟麗姊妹負責文職工作,梁楓弟兄負責教師工作,楊忠弟兄負責教牧工作。

基督教建築

初期基督教建築反映了當時一些奴隸和貧民,早期基督教雕塑,主要表現在紀念死者、寄託對來世希望的石棺雕刻上[1]

基督教於1~2世紀開始流傳。羅馬帝國於313年頒布《米蘭敕令》取得合法地位後,教堂建築逐漸發展起來,羅馬一地就有30餘座。5 至 10 世紀西歐的基督教建築,主要的類型是教堂。早期基督教徒利用羅馬建築作為禮拜儀式之用,沒有固定的教堂型制,其中大部分是將羅馬的巴西利卡改為教堂。教堂平面有圓形和多邊形的。

教會規定:聖壇必須在東端,大門朝西。聖壇為半圓形穹頂所覆蓋,聖壇前設祭壇,祭壇前又增建一橫翼,比較短;與巴西利卡一起形成長十字形平面,稱為拉丁十字,象徵基督受難。一般在巴西利卡前還有一個三面有圍廊的前庭,中央設洗禮池。獨立的鐘樓位於教堂一側,形成完整的群體。這種巴西利卡式教堂[2]是西歐中世紀天主教堂的原型,典型實例是羅馬聖彼得教堂。

參考文獻

  1. 早期基督教美術,豆丁網,2012-08-06
  2. 教堂建築風格簡簡史,搜狐,201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