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邑龍王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邑龍王廟位於中國山西省潞城市成家川街道東邑村北,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邑龍王廟始建年代不詳,廟坐北朝南,總占地1700平方米,現存山門、戲台、正殿、耳殿、廂房等建築,其中正殿為金代遺構,余為清代建築。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檐下斗栱為五鋪作單抄單下昂,梁架結構為四椽栿對前乳栿通檐用三柱。

簡介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潞城縣東南5千米處的東邑鄉東邑村中,東北緊依盧醫山,西南與農舍毗鄰居,松柏蒼翠,綠樹成蔭,景色十分優雅。該廟創建年代不詳,金代以後多次重修。始建年代不詳。廟坐北朝南,兩進院落,存有山門、戲台、正殿,及耳殿、廂房等。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因為後時屢有修繕,所以風格雜糅,但是殿內梁架保留了大叉手、平梁,基本保留了金代原建時的特點[1]

綜述

東邑村距縣城東南約5公里,古稱黃邑,舊屬葛井鄉。平順九天聖母廟碑《重修九天聖母廟記》中記載:「古潞子嬰兒之國東南數十里有葛井鄉,鄉之東社曰聖母谷,谷之四面,山明水秀,石怪木老,乃太行左腋之最奇者也。」因「相傳葛洪師事鮑元,學道於此」,故又名葛井山。東峪南山有「神泉」,「俗傳里人見一白虎入南山下,覓至山不見,止存一木箭,拔箭得,故名。」這裡寺廟林立,古有葛洪祠,即《潞州潞城縣三池東聖母仙鄉之碑》所謂的「蓋井葛仙公煉藥之宮」,還有圓寂寺,「在潞城縣東南十里葛井山下,唐天祐年建,今廢。」今存聖母廟、龍王廟,可以想象到當年香火繚繞,雲蒸霞蔚的景象。

龍王廟位於村東北,東臨五道溝,坐北面南,俯臨村莊,兩進院落。山門三間,兩側連接 八字影壁牆,與兩側圍牆貫通。入山門靠西處有一眼水井,和祈有關[2]。山門內兩側各為三間廂房,中間甬道直通戲台,構成第一院落,南北進深12.3米,東西寬16.7米;戲台下為通道,上為三間倒座戲台,正殿與戲台相對,以甬道相連,兩側為東西配殿各五間及廂房各三間,正北為大殿三間,東西耳殿各三間,構成第二進院落。南北進深26.9米,東西寬16.7米。龍王廟布局規整有序,符合中國傳統建築以中軸線為主,左右對稱的布局格式。 山門三間,單檐硬山頂,面闊8.31米, 進深6.3米,明間中部設板門兩扇,前檐柱頭斗栱四鋪作,單下昂(琴面)捲雲耍頭,補間斗栱雙下昂,上昂後尾挑入垂蓮柱,上承托在中金檁下皮,後檐為一斗三升。梁架由四栿、平梁、插手構成,灰布瓦頂,磚木結構,從建築形制和藝術構件的特徵看,應是清代遺物。東側廂房用作伙房,西側廂房用作宿舍,宿舍門窗開向廟外,均拆改為現代建築。 戲台三間,倒座式,即坐南朝北,面向正殿,面闊9.9、進深6.56米,單檐硬山頂,灰布瓦頂。上下兩層,下層為通道,通道頂部鋪木板,正面(面向山門)牆體直達檐口。中間開方形門,上部做拱形門頭,沙石材質,雕刻蓮花、蓮瓣圖案,上方鑲「民生潤澤」石匾(0.75米×2.46米)一塊。背面(戲台正面),明間下部為長方形門洞,東側石砌台階,可達上層。戲台前檐斗栱四鋪作單下昂,捲雲式昂頭。柱頭斗栱耍頭為象頭,補間為龍頭。明間雀替為龍頭,兩次間為象頭。梁架由四椽栿、平梁構成。梁架殘存部分有彩畫,無壁畫。台口被門窗壘砌封閉,兩側東西耳房已被拆除,但建築和架檁的痕跡清晰可辨,應為唱戲時化裝、休息的場所。

視頻

東邑龍王廟 相關視頻

二月二 東邑龍王廟片頭
龍王廟真有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