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革阿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革阿里

東革阿里是生長在東南亞靠近赤道的原始熱帶雨林中,生長在潮濕砂質土壤[註 1]里的一種野生灌木植物,成熟期為5年以上。

其樹高4-6米,樹幹直徑8-10 厘米,最粗可達15厘米。樹枝幾乎沒有分叉,樹葉長在頂部呈傘狀。其根亦不分叉,入地最深可達2米,東革阿里的根部有多種功效

中文學名 東革阿里 苦木科
別稱 南洋人參、東革亞里、東革阿里 冬革阿里等。 東革阿里屬
植物界 分布區域 一般只分布於熱帶多雨國家,原產地東南亞各國
被子植物門 印尼語 Pasak Bumi
雙子葉植物綱 拉丁學名 Eurycoma longifolia
無患子目 馬來語 Tongkat Ali

主要價值

尿酸

取優質切片,每日兩次,每次3-5g,75℃開水沖泡,一般一個月可以看到尿酸濃度明顯下降。

分組與給藥方法將選取的小鼠使其適應飼養環境一周,然後隨機將小鼠分為低、中、高劑量組、空白對照組及陽性對照組共5組,每組12隻。 實驗藥劑量按照成人體表面積折算的等效劑量比值進行設計,成人攝入東革阿里。 劑量為每人每日10g。 實驗動物為人體推薦劑量的10倍,即每日2×103mg·kg-1 作為中劑量組,低劑量組與高劑量組分別相當於人體推薦量的5倍與30倍,分別為1×103mg·kg-1和6×103mg·kg-1。各組受試液是採用生理鹽水將東革阿里提取物稀釋至所需濃度,通過口腔對小鼠進行灌胃,灌胃劑量為10mg·kg-1。空白對照組使用生理鹽水進行灌胃。 陽性對照組給予肝酶抑制劑提取物進行灌胃,每克肝酶抑制劑生藥製得20mg 提取物,小鼠實驗藥劑量是按照成人體表面積折算的等效劑量比值進行設計,成人攝入肝酶抑制劑劑量每日3g。 實驗動物為人體推薦劑量的10倍,即每日0.6×103mg·kg-1,其中受試液是採用生理鹽水將紅景天提取物稀釋至所需濃度。各組經連續灌胃28d後對各項指標進行測量

通過對小鼠血清中尿酸含量的測定,再通過東革阿里與肝酶抑制劑對比可以得出,東革阿里在降低尿酸方面效果更加顯著。

食用方法

用法注意:搭配海人參食用,才可發揮其作用。[1]

  1. 泡茶:取一片東革阿里原片約2-3克或磨粉加入100毫升熱開水沖泡,燜泡片刻後即可服飲。(可反覆沖泡至味道轉淡,早晚各一次)。
  2. 煮水:取適量東革阿里原片,小火熬煮約20分鐘,三碗水煮成一碗水,將湯水倒出飲用。剩餘殘渣可再反覆加水回煮1-2次,至味道轉淡丟棄。
  3. 燉湯:把適量東革阿里原片(味苦)放進鍋里和其他原料一起煲湯。排骨湯,雞湯,菜湯都可以。
  4. 泡酒:把約30克東革阿里原片倒入瓶內,加入二到四斤白酒,或者高梁酒(濃度越高越好),上泡上一個月,然後每晚臨睡前飲用一小杯。

飲食療程方法

  1. 先服食三個療程。一個療程為連續服20天,早上空腹一次,晚上臨睡前再服用一次。
  2. 20天後,停止泡水,拿2-3片東革阿里原片煮水飲服,時間為一個星期。
  3. 連續服食三個療程後,每個星期可服2天,早晚各一次。

注意事項

  1. 東革阿里味極苦,服飲時可適當加入冰糖蜂蜜枸杞紅棗等調和。[2]
  2. 如果有糖尿病高血壓,前列腺患者請勿浸酒服用。
  3. 危重病人、懷孕婦人和未成年人(16歲以下兒童)謹慎食用。
  4. 東革阿里對高血壓和心臟病人有益。但是高血壓導致腦中風不久的病人,和心臟極度衰弱的病人不要食用。
  5. 個人體質不一,首次服用量減半。每天維持適量與均衡的攝取量較佳。
  6. 如加強效果需要加倍用量,在突然高劑量服用時可能會導致失眠出汗,到2017年為止,醫學界尚未發現東革阿里有任何副作用,可長期服用無依賴。
  7. 東革阿里為苦木科,根部淡黃色,為東革阿里藥效部位。有類似灌木樹根紅色(植物拉丁文stema tuberosa)屬於夾竹桃科,非苦木科的東革阿里。類似灌木根黑色(植物拉丁文polyanthia bulat)屬於番荔枝科,都不屬於苦木科的東革阿里。

生物學特徵

東革阿里為常綠喬木, 高4~6 m, 最高可達18 m, 主幹無分枝, 雌雄異株。葉近革質, 奇數羽狀複葉, 螺旋狀排列於樹幹頂端, 長20~40 cm。葉柄基部膨大, 脫落後葉痕明顯。小葉5~15對, 對生, 倒卵狀披針形, 無柄或近無柄。圓錐花序腋生, 花小, 花瓣5, 分離。核果, 橢圓形或圓形, 長1~3 cm, 寬0.5~1.2 cm, 綠色, 成熟後紅至黑色, 味極苦。不分叉, 入地最深可達2 m。花期6—7月, 果期8—9月。

東革阿里全株均可入藥, 但藥用部分主要來源於根部, 在東南亞民間作為傳統藥材和滋補品已有數百年歷史, 既可作單味藥、也可作藥方中的重要配藥。迄今為止, 被當做藥材東革阿里使用的原植物有E.longifolia、E.longifolia subsp.eglandulosa、Entomophthora apiculata、Polyathia bullata等, 這幾種植物在形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 雖然都有一些相似的功效, 但是最常用並被認可的是E.longifolia。

東革阿里在自然環境中通過種子繁殖, 種子發芽率低且萌發所需時間長, 發芽後的植株生長緩慢, 栽培2~3 a才結少量果, 成熟期一般為5 a以上, 達到完全成熟期大概需要25 a。因此, 東革阿里野生資源的再生不能滿足市場的大量需求。大部分東革阿里栽培4 a後即採收根, 用於商業用途。

生態學特徵

東革阿里主要分布於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柬埔寨緬甸泰國老撾菲律賓新加坡等也有零星分布。適宜的生態環境為潮濕的酸性砂質土壤, 多生於海拔700 m以下的海灘林、原生或次生林中, 常與龍腦香 (Dipterocarpaceae) 林或杜鵑 (Ericaceae) 林混生。

Asiah等利用SNP分子標記技術對東革阿里遺傳多樣性進行了初步研究, 採用馬來西亞5個地理種群, 分別是島嶼種群Langkawi、人工栽培種群Meiaka、海邊種群Johor、低陸種群Pahang和山林種群Terengganu, 結果表明東革阿里具有較高的遺傳多樣性, SNP分子標記可有效鑑別東革阿里個體起源, 為該植物的繁殖、引種馴化、種植及保育提供了一些基本信息。雖然遺傳多樣性並不是限制東革阿里生長的首要條件, 但是隨着野生東革阿里生境被人為干擾破碎化程度加劇, 以基因流作為主要控制因素的居群間的遺傳結構很可能因地理位置的增大而產生較大差異, 最終形成生殖屏障而阻斷區群間的基因交流, 導致遺傳多樣性下降。因此, 對東革阿里的原生生境進行保護、禁止砍伐是保護的首要內容, 同時在遷地保護時應儘可能多地從不同生長區引種, 從而最大限度地保持其遺傳多樣性。

視頻

東革阿里的功效與作用

注釋

  1. 「砂質土壤」:砂質土壤是指含沙量多,顆粒粗糙,滲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氣性能良好的土壤。砂質土壤又可以細分為砂質壤土、砂質黏土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