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風-2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風-2(北約代號:CSS-1)是一種單級、液體推進劑、道路-機動、中程彈道導彈。由中國國防部五院(現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CALT)設計開發。東風二號是中國獨立自行研製的第一種彈道導彈[1]

開發東風-2始於50年代末。由於蘇聯於1960年撤走其技術援助,東風-2發展遇到嚴重困難。1962年3月首次試射東風-2失敗。重新設計的東風-2A於1964年6月29日發射成功。

1966年10月27日,東風-2A導彈攜帶當量1.2萬噸的原子彈彈頭從酒泉發射擊中800公里以外的羅布泊的目標,該項目屬於「兩彈一星」工程。

東風-2A於1960年代後期正式部署,80年代初完全退出現役。

基本內容

東風-2近程地對地彈道導彈

推進劑:單級過氧化氫 酒精液體燃料

射程:1,300公里;DF-2A為1,500公里

彈長:20.9米

彈徑:1.65米

彈重:29.8噸

彈頭:1,500公斤常規高爆炸藥;一枚1,290公斤的2萬噸級當量核彈頭(DF-2A)

制導:慣性陀螺電解積分儀

精度(CEP):1,500米-3,000米 東風-2型是我國第一種正式裝備部隊的彈道導彈

東風-2型是一種機動發射、單級、使用液體燃料、攜帶核彈頭的彈道導彈,首發試驗於1965年。東風-2型導彈的開發目的是擁有打擊日本國土的能力。估計生產了160枚東風-2型導彈,目前該彈已被東風-3型所取代。

簡介

中國的航天技術從一片空白到躋身於世界先進行列,已成為我國綜合國力的體現,繁榮富強的象徵,興旺發達的縮影。

1964年6月29日,我國獨立研製的中近程導彈「東風二號」的成功發射,揭開了我國導彈、火箭衛星發展的序幕。從這一天起,火箭騰空,衛星飛馳。1970年4月24日,我國用自行研製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將「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送往太空,動聽的《東方紅》樂曲在太空迴響。1980年5月18日,我國向南太平洋預定海域成功發射了遠程運載火箭;1982年10月12日,從水下潛艇成功發射運載火箭;1984年4月8日,「東方紅二號」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發射並定點成功[2]

視頻

東風-2相關視頻

1964年6月東風2號導彈在基地試射成功
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