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伯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嚴伯玉 嚴伯玉(1874~1942年)小名阿障,字璩,閩侯縣陽岐鄉(今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上岐村)人。
基本內容
嚴伯玉(1874~1942年)小名阿障,字璩,閩侯縣陽岐鄉(今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上岐村)人。
嚴伯玉少時,隨父親嚴復的同學羅稷臣到英國,為大使館隨員,同時在劍橋、倫敦等幾個大學選課進修,回國後以「精通洋務」受到清廷重用,先後當過廣東電政監督、駐法參贊,還奉命視察越南,著有《越南視察報告》。宣統元年(1909年),被擢為二品卿銜的福建財政正監理官。民國成立後,歷任長蘆鹽運使、財政部參事、公債司司長等,同時曾三度擔任北洋政府的財政部次長,又任全國鹽務署署長兼鹽務稽核總所總辦等要職。民國6年(1917年),「華俄道勝銀行」停辦,伯玉又任「華俄道勝銀行清理處」督辦。民國13年,許世英組閣,請伯玉為財政部長,伯玉不受,只以次長代理部務到職;以關余、鹽餘為抵押,發行春節國庫券800萬元,解決財政的困難。
北伐戰爭後期,王寵惠、張繼偽證「嚴伯玉參加國民革命工作十年以上」,讓伯玉取得簡任職資格。民國18年正式出任國民政府財政部次長,但僅18天便謝職。以後他還當過兩年司法行政部總務司司長。民國23年便失業了,寄居在上海。日本淪陷上海時,日偽要伯玉出任偽財政部部長。伯玉寧死不就,受漢奸要挾,被迫搬到一個亭子間裡住,床鋪就設在一個澡盆的上面。民國31年,貧病交加,於上海逝世,年68歲,由親友籌資收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