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華航空605號班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華航空605號班機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中華航空605號班機中華航空公司(以下簡稱「華航」)由中正國際機場(現台灣桃園國際機場)飛往當時的香港國際機場(即啟德機場,現在已經拆除)的班機。1993年11月4日,一架波音747-400型、編號B-165的客機執行此航班,搭載274名乘客及22名機組員(包括正副駕駛),在香港啟德機場着陸後衝出跑道墜毀于海中,造成機上10人受傷。

事故經過

肇事航機原定於11時35分降落香港啟德機場;事發時香港正受颱風艾拉吹襲,香港天文台當時正懸掛三號強風信號。航機沿着13跑道,於11時35分準時降落。 據一些沒有受傷的乘客表示,當飛機着陸後未有即時減速,反而更繼續加速滑行,直至臨沖入海前數百米才開始急減速,結果衝出跑道並於跑道盡頭的海中墜毀[1]

事故的原因

香港民航處翻查過飛行紀錄儀後,發現飛機通過了2/3跑道才着陸,自動剎車只調校至2級,機長在着陸後解除自動剎車改為人手剎車及引擎反推[2],擾流板升起後又瞬間收回,最終導致飛機墜毀。如果當時機長決定重飛,這一意外是可避免的。

其他

肇事客機是華航當時的機隊中,最新投入服務的一架波音747-400型客機。機身編號B-165,製造商序列編號(MSN)24313,生產線編號977,在同年6月8日投入服務。

肇事客機在事發後停留在觀塘碼頭對出的海面,由於機尾垂直尾翼對使用跑道升降的飛機造成障礙,當局先將之炸斷及移除。直至兩星期後才把整架肇事客機從水中吊回上岸,並拖到近牛池灣的停機坪停放。由於機身被長時間浸于海水中,華航決定不對該客機作出修復。事後港機工程用了80餘萬港幣買下該客機殘骸,把尚可使用的部分拆下,用作同型飛機之零件使用,該機也因此成為全球首架退役的波音747-400客機。為填補B-165退役後的空缺,華航向新加坡航空公司租賃了一架同型號客機,機身編號3B-SMC(原編號9V-SMC),直至1997年9月首架第二批747-400客機的(B-18201)投入服務為止。

著名在日台灣富商邱永漢當時也在該班機上。

視頻

中華航空605號班機 相關視頻

暴風雨中的驚魂—電腦還原1993年中華航空605號班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