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歷史名人的個性解讀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中國歷史名人的個性解讀》,朱建軍 著,出版社: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讀書,可以治愚啟智,修身進德,是一種修養方法,是一種心靈沐浴。古人云:「人心如良田,得養乃滋長。苗以水泉溉,心以理義養[1]。」岡察洛夫[2]說:「看書和學習是思想的經常營養,是思想的無限發展。」讀一本思想性和藝術性俱佳的好書,如同和一位品德高尚的哲人進行對話,能給你以智慧的啟迪和心靈的淨化。

目錄

內容簡介

《朱建軍作品系列:中國歷史名人的個性解讀》用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國歷史中一些重要人物的心理活動,解釋歷史中的心理現象。書中通過對孔丘、贏政、李世民、武則天、狄仁傑、李煜、王安石、譚嗣同、吳佩孚、宋美齡、張學良等人的心理分析,展現了他們是如何對其所處的時代產生作用以及這些作用是通過什麼樣的機制去影響歷史發展的。

作者介紹

朱建軍,中國本土心理療法——意象對話創始人,深入解讀「人心」與歷史的關係。

目錄

分析歷史人物的方法論

孔丘和嬴政——簡要分析兩個不同的中國人

挑食精神

四人博弈與民族性格扭曲的開始

選擇做老鼠你就是老鼠的命

高貴的心靈——從心理學角度解讀劉、項、韓、張的關係對楚漢戰爭的影響

試析曹操的身份認同對其影響

閒話孫策之死

精衛和刑天是什麼關係?

讀書無用論的始祖:蕭繹

唐太宗李世民的楊廣情結

顛覆中國封建傳統的皇帝——武則天

狄仁傑為何效忠武則天?

朋友是用來愛的,還是用來賣的?——兩篇行書中的朋友

王安石的心理分析

明成化皇帝——一個孩子

譚嗣同心理分析

才知道吳佩孚

永恆少年張學良

五虎斷魂槍

姬別霸王——論女性原型阿尼瑪對男性自我的影響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 關於讀書的名言,閱來網,2015-01-11
  2. 岡察洛夫及其作品研究,道客巴巴,201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