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 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一級學會。自1947年2月起,陳宗器、顧功敘、王之卓、翁文波四位科學家發起創建中國地球物理學會,1947年8月在上海宣告成立。選舉陳宗器為理事長,以測地學、地震學[1]、氣象學、地磁及地電學、火山學、水文學、地殼構造物理學、應用地球物理學等9個學科為主,創辦《中國地球物理學報》(Journal of the 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 設立地球物理名詞審定委員會,並確定組織學術交流和出版作為學會的主要活動。

機構簡介

新中國成立後,於1954年2月遷首都北京。1957年2月在北京召開了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選舉趙九章為理事長。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歷任理事長依次為:陳宗器、趙九章、顧功敘、翁文波、劉光鼎、王水、陳顒。2017年10月第十屆會員代表大會選舉陳曉非任理事長,聘任郭建為秘書長。本屆理事會由150人組成,常務理事50人。現有(截止到2020年12月底)註冊會員22017人,其中兩院院士54人。

地球物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地球的結構和物質組成的科學,且與人類生存與生活密切相關。它涉及太陽系、高空、大氣、海洋和固體地球——地殼、地幔和地核的探測研究。充分運用已獲得的物性、屬性基礎上開發現代科學技術,並對相關目標進行探測、解析以揭示其間和內部的奧秘,為人類造福。

下設機構

本會設立了25個專業委員會,3個行業分會,3個外設辦事處,6種科技刊物,以推進科技發展和信息交流。設立了11個工作委員會,組織協調各專業委員會和國內、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以人為本開展繼續教育與科學普及活動,提高全民的科學素質。為激勵廣大會員不斷創新、建功立業,設立了地球物理髮展和學術兩個基金。為便於本會會員活動,除北美設立分會,並在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地方學會(其中5個在籌備)。每年組織召開一次綜合學術年會,以推進學科交叉、活躍創新思想、交流發布創新成果、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多方合作。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作為中國的民間社團,除為會員、為地球物理工作者營造一個滿意的會員之家外,特別注重為國家發展和經濟建設獻計獻策。「中國油氣資源二次創業」、「建立國際地磁子午鏈」、「油儲地球物理立項」、「我國加入國際海洋法組織」、「推廣燃油節能環保添加劑」等建議,均受到國家和有關部門的重視,有的已收到實效。

為進一步推進民主辦會,做到科學技術上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1987年12月學會改革了單一掛靠體制,實行「多單位支持」。目前主要支持單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地震局、國土資源部、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煤炭地質總局、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理事會[2]、常務理事會、專業委員會成員實行民主選舉,學會幹部實行聘任制。學會的學術活動實行分層次管理;一般學術活動由專業委員會組織,一年一度的學術年會由常務理事會主辦,承辦年會引入競爭機制,並重點支持。通過學科間的交叉、滲透和綜合,推動地球物理學科的發展和創新,推進科技為經濟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 地震科普 | 古地震的研究發展歷史 ,搜狐,2021-11-16
  2. 理事會及各崗位職責,豆丁網,202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