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少數民族三大名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少數民族三大名刀

中國少數民族三大名刀系指:新疆維吾爾族的英吉沙小刀,保安族的保安腰刀,雲南阿昌族的戶撒刀。

三大名刀歷史悠久,久負盛名。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先祖們經歷千辛萬苦,集數代人的經驗而成,同屬於中國傳統工藝文化瑰寶。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中國少數民族三大名刀

其一; 新疆維吾爾族的英吉沙小刀

其二; 保安族的保安腰刀

其三; 雲南阿昌族的戶撒刀

基本簡介

中國少數民族三大名刀,歷史悠久,久負盛名,中國少數民族三大名刀分別為:新疆維吾爾族的英吉沙小刀,保安族的保安腰刀,雲南阿昌族的戶撒刀。

此排名不分先後,各自都有獨道之處。中國少數民族三大名刀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先祖們經歷千辛萬苦,集數代人的經驗而成,同屬於中國傳統工藝文化瑰寶。

目前由於受到現代文明社會發展的影響,伴隨着人們的思想價值觀的改變,手工作坊式生產深受到市場的商業化模式衝擊;加之傳統工藝過去只限於家族內部傳承,到了現在後繼乏人,民族技藝普遍沒落,不少工藝絕活已經完全絕種,急需發掘與保護!留住傳統文化,才能留住中華民族之根呀!

小刀簡介

簡介 新疆(古稱西域)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絲綢之路歷史悠久,與世界上其他少數民族一樣,都有着獨特的審美情趣和高超的手工工藝技巧;再加上這裡是中西文化(與數國交會:巴基斯坦、印度、尼萡爾、格魯吉亞、阿塞拜疆、烏孜別克、土耳其、阿拉木圖等等...)交匯之地,有着豐富深厚的數個國家的文化積累,從而使新疆成為民族特色工藝品薈萃之地。有一望無際的草原、深不可測的沙漠、離海最遠的城市、全世界的最底點、盛產和田的玉石、阿勒泰的黃金、天山的雪蓮、英吉沙的小刀、和田的石榴、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瓜等等 。

新疆有四大名刀,即英吉沙工藝小刀、伊犁沙木薩克折刀、焉耆陳正套刀和莎車買買提折刀。其中,英吉沙小刀以其精美的造型、秀麗的紋飾和鋒利的刃口而顯露頭角。英吉沙小刀是以原產地英吉沙縣而命名的。英吉沙縣位於新疆 塔里木盆地西部邊緣,傳統手工業相當發達,一向以生產鐵器、土陶、制靴、織花、織布而著稱。生產這種工藝佩刀的歷史約有400年左右。它既實用又美觀,是很受歡迎的民族特需工藝品。

英吉沙小刀的傳統造型,為人們所公認者有彎式、直式、箭式、鴿式等12個品種,30多個花色。其中又以民族欣賞習慣的不同,分制有維吾爾、哈薩克、蒙古、漢、藏等不同形式。每個花色大約都有大、中、小三個不同規格。英吉沙小刀即是人們日常的生活用品,又是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工藝品。刀把有角質的、銅質的、銀質的,和玉質的,非常講究。無論哪一種刀把,英吉沙的工匠們都要在上面鑲嵌上色彩鮮明的圖案花紋,有的甚至用寶石來點綴,玲瓏華貴,令人愛不釋手。英吉沙的小刀歷史悠久,選料精良,做工考究,造型紋飾美觀秀麗。是很好的饋贈佳品或珍藏品。

發展歷史

從16世紀末,在英吉沙縣城南郊的卡爾瓦西村(今芒辛鄉十村),一位名叫買買提·庫拉洪的鐵匠製作的一種雕刻有直、方、圓、齒、三角形的圖案、並塗有紅、綠等顏色的木柄小刀,特別的鋒利、美觀。農家遂紛紛盤爐仿製,從而世代相傳。隨後藝匠們各出心裁,製作各種造型的小刀,並在刀柄上用黃銅、白銀、玉料、骨石等鑲嵌,並刻上富有民族特色的圖案。他們相互競爭,促進了小刀質量的提高。於是英吉沙小刀的名聲越來越大,制刀技藝迅速傳人和田、莎車、喀什和庫車等地。你若走到這些地方,可以看到各種專營刀具的商店和民族用品商店都出售英吉沙小刀,琳琅滿櫃,使你為之眼花繚亂。

新中國成立後,輕工部門為促進這種名牌小刀業的發展,投資數十萬元,組織近30名藝匠,建成了英吉沙小刀廠。這裡有了寬敞明亮的工房,以及全套的車、銑、刨、沖等機床設備,又保持了傳統的手工製作的方法,充分發揮藝匠們各自擅長的技藝。 現在,英吉沙小刀的製作,經過不斷革新、創造,出現了空前的,繁盛面貌。大量優質產品供應了市場和旅遊所需。在歷屆中國工藝美術展覽會和民族用品展銷會中,都有英吉沙小刀展出。近年來,不少英吉沙小刀新產品還銷往日本、德國、美國、巴基斯坦等國家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受到客戶的歡迎。1987年英吉沙小刀在全國旅遊工藝品評比中獲第一名。在北京旅遊產品博覽會上獲「金馬獎」。

傳說

關於英吉沙小刀的產生,有着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據說四百多年前,仁慈的真主看到英吉沙乾旱缺水,土地瘦瘠,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於是作為補償,暗中指點佑助芒辛鄉欄干村一位刀匠,從此英吉沙小刀脫穎而出,聲名大噪。

另有傳說:在久遠的年代,英吉沙是個水草豐美、牛羊肥壯的地方,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安居樂業,過着幸福的生活。突然有一天,狂風怒吼、飛沙走石,從沙漠裡來了一隻噴沙吐風的怪獸,幾乎在一夜之間,草原變成了荒漠,河流一下子乾枯了。為了保衛家園,人們紛紛拿起了棍棒與怪獸展開激烈的戰鬥。然而善良的人們根本不是怪獸的對手,許多人為此喪了命。

一個名叫阿斯爾的維吾爾族小伙子為此傷透了腦筋,日不進食,夜不能寐。一天夜裡,他突然睡着做了一個夢,夢裡老天爺送給他兩把精巧鋒利的小刀,刀柄上鑲嵌着各色閃光的寶石,同時告訴他,帶上這兩把小刀可以降妖除怪。醒來之後的阿斯爾,果然看到自己腰間有兩把精美的小刀。阿斯爾激動無比,立刻跑去告訴鄉親們,並且號召大家向怪獸發起進攻。

阿斯爾從腰間拔出那兩把小刀揮舞着刺向怪獸,當怪獸面目猙獰地撲向阿斯爾時,只見他手中匕首的手柄閃着耀眼的藍色、紅色、黃色的光,刀光與閃光合成一束更強大的光束,直刺向怪獸的雙眼,只聽怪獸一聲慘叫之後落荒而逃。

原來是耀眼的閃光把這隻怪獸嚇跑了。從此以後,人們就把珍珠、寶石鑲嵌在小刀的刀柄上,用來降妖除怪。有了珠寶眩目的光芒和鋒利的小刀,怪獸從此就消失了,美麗的家園又回到了人們手中,英吉沙的維吾爾族人就更加喜愛小刀了。

維吾爾族為什麼如此喜歡小刀呢?這裡還有一個傳說。據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對維吾爾族兄弟上山去打獵,除了獵槍之外,他們每人身上還佩帶了一把小刀。進入山溝不久,就聽到「呼呼」的聲音,抬頭一看,好傢夥,一隻老虎躥了出來!跑在後面的弟弟被老虎叼走了。哥哥拚命追趕老虎,可是怎麼也追不上。他突然想起弟弟的腰中別着一把刀子,就放聲高呼:「弟弟,你腰上有刀!」這一下子提醒了弟弟,於是,他撥出刀子,拚命地朝老虎的胸前和腹部刺去,不一會兒老虎就躺在了血泊中。這個故事傳出後,維吾爾族男子都要佩帶一把刀,以防萬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佩帶小刀的習俗。 傳說未必可信,不過英吉沙小刀的出現與當地人的生活習俗相關卻毋庸置疑。他們有的生活在農區,有的生活在牧區,吃肉、吃瓜、修理鞍具、套具、切饢、切肉等都離不開小刀,如夏季在田間地頭吃瓜泡饢時,就用小刀當筷子,用刀尖戳着饢或瓜往嘴裡放,別有一番風味。由於種類多、做工精細,小刀又成為男子腰間的一種裝飾品,作為向同伴炫耀的資本,同時還可以增加男人們的雄風。

歷史上,我國少數民族大都崇武尚刀,他們多以遊牧為主,副食也多是牛羊肉,宰剝牛羊或切割肉塊需要相適宜的刀具。維吾爾人喜歡大塊牛羊肉,尤其愛吃烤全羊。眾賓團坐的筵席上,當美味飄香的牛羊肉端上時,賓客們便紛紛亮出各式各樣的刀子。誰的小刀精美漂亮,人們就會投去讚賞的目光。另外,南疆是著名的瓜果之鄉,英吉沙小刀是削果皮特別是切哈密瓜的最佳用具。

傳統製作工藝

由於英吉沙小刀具有實用和裝飾功能,故歷來有「用家」、「愛家」、「富家」之說。所謂「用家」,泛指各族農牧民,他們把這種小刀作為生活、生產用具,隨身攜帶,切瓜、割肉、削木、剝皮無一不用。特別是牧民們更是人手一把,隨時用來屠宰牛羊牲畜。「愛家」系指一些愛把英吉沙小刀作為裝飾欣賞品和旅遊紀念品的人。「富家」系指舊社會中那些官僚富豪,他們為了特殊需要,常要專門定製諸如佩箭一類的特種英吉沙小刀。本地的巴依、阿訇赴麥加朝覲時,往往也要專門定製精工細作的英吉沙小刀。如今,已無愛、用、富家之說了 「我們的至聖穆罕默德教導我們,不要敬拜任何偶像。因為,天地之間唯一可以受拜的只是獨一的、萬能的真主。」由於維吾爾族信仰伊斯蘭教,不崇拜偶象,所以英吉沙小刀傳統文化里就沒有「大師」這一說法,人們尊稱技藝高超的匠人為大師傅,更不必客意在刀上打上名字,以表示是所謂「大師」的作品。「極品英吉沙小刀」在手柄等關鍵部位都是用手工方法打制的,所以產量極小,而且價格不菲。明珠不可暗投,「傳統工藝正宗傳人」不會輕易為別人打制「極品英吉沙小刀」,平常基本看不到此類作品 傳統製作工藝,是由工匠精心挑選的鋼材打成型, 製成粗胚和細胚之後,用銼刀銼磨光,然後再行淬火。核心工藝如:淬火、鍛打、保養、開刃等工藝是由工匠們世代傳承的絕技,相互保密,絕不外傳。由「正宗傳統工藝」秘制而成的「極品英吉沙小刀」,鋼色純正,爐火精純,其質感如同鋼中美玉,百鍊成鋼,削鐵如泥;鋒刃銳利,用其削刮鐵條,但見鐵屑迎刃而起,而刀鋒卻不曾崩口、卷刃。 刀柄,均使用各種銅、銀、玉、骨、寶石等拼花鉚釘,組合成各種晶瑩俏麗、兩側對稱的圖案。最珍貴的當然要算用純銀和寶石鑲嵌裝飾的刀柄了。現今,刀匠們還普遍使用艷麗的彩色有機玻璃和塑料薄板來裝飾刀柄,這又給英吉沙小刀增添了一種低廉而又時髦的衣冠。講究的還有純銀和寶石鑲嵌裝飾的刀柄。 刀鞘的製作是由藝匠們都善於根據不同的刀型,量體施材,先用木片製作一個合體的內套,然後再用牛、羊皮縫在內套上。皮子事先要用模戳壓製成簡單樸素的適合紋樣,再塗染以暗西洋紅、玫瑰紅、褐色、橙色或黑色,製成美麗的刀鞘。也有的刀鞘用銀、銅和鋁製作,顯得更為珍貴。

讚譽與相關文學作品 英吉沙小刀造型美觀,做工精細,刀柄上用白銀等鑲嵌出吉祥精美的圖案,刀刃鋒利無比,誰的小刀精美漂亮,人們就會爭相傳看,相互欣賞,於是在喜慶的氣氛中便又多了關於小刀的話題。在維吾爾族民間,親朋好友之間相互贈小刀增加感情也是常有的。從古至今不乏讚美英吉沙的詩句。正如詩人趙力《劍與花》一詩中所寫:來新疆,誰不鍛鑄一柄鋒利,削風雪於笑聲之中;斬蟒龍於大漠之上。 詩人李宏的獲獎詩作《英吉沙小刀》 每個維吾爾男性 都為擁有一把英吉沙小刀而驕傲 英吉沙小刀為剛健的氣質而鑄造 輕巧,不失穩重的神韻 華麗,不失勤勞的跡痕 刀柄是一座山 刀身就是山撐着的蒼穹 英吉沙小刀是力的化身 沙海、戈壁,是刀的鐵砧 鹽鹼、冰凌,是淬火的水源 黃風和土雨是十八磅的錘 鍛打出英吉沙小刀的鋼毅和靈魂 不去捫問刀為何用 不去撫試刀鋒多靈 它為你展現一個民族的秉性

保安腰刀

簡介 保安族居住在甘肅省臨夏境內的積石山縣大河家。現有人口11000多人,信仰伊斯蘭教。這裡水草肥美、林木蔥鬱,泉水潺潺。據說是大禹治水的源頭。保安腰刀是保安族傳統的手工藝製品,主要產於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大河家鎮、劉集鄉及周邊地區。長期以來,保安族腰刀鍛制技藝一直是維繫整個保安族生存的重要手段,也是保安族經濟文化的命脈。 保安腰刀與藏刀,蒙古刀齊名。保安腰刀造型優美,線條明快,裝潢考究,工藝精湛。它不僅是生活用具,也是別致的裝飾品和饋親贈友的上乘禮品。因此,深受西北各族人民的歡迎,在阿拉伯國家也頗有名氣。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工匠傳統的手工藝品,據說迄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它既可作為隨身攜帶的生活用具,又是獨具特色、可供玩賞的裝飾品。因此,長期以來受到西北地區藏、蒙、保安等各族人民的喜愛。保安腰刀製作精巧別致。刀身用優質鋼鍛打而成,再淬火,並打磨鋒利,光可鑑人。刀把用牛角、紅銅、黃銅、鋁片疊壓,再經銼磨成型,看來層紋交錯,猶如堆金疊銀,奇巧美觀。刀鞘內部為木質,外用黃銅或紅銅包裹,銅殼上再飾以龍、獸或花草圖案,名目有「一條龍」、「一枝梅」等,式樣各異,玲瓏剔透。鞘上配環,可穿繩懸掛於腰間。腰刀帶鞘全長一般為5~7寸,也有更長或更短的,多為一鞘一刀。亦有一鞘二刀,稱為「雙刀」,更為別致。保安腰刀的花色品種,現在達30多種,如「什樣錦」、「寶劍頭」、「銅扁鞘」、「細羅」、「雙羅」、「一素白」、「西瓜頭」、「圓角滿把」等,式樣繁多,爭奇奪巧。

傳說與故事 「波日季」的傳說:  

 在很久以前,保安人生活在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人蓄興旺,五穀豐登,家家戶戶過着美滿幸福的生活。安寧的生活遭到了魔鬼的嫉妒,他時常出來殘害保安族姑娘,嚇的莊子裡的女孩子白天不敢出門。全莊子的人談魔變色,牲畜沒人喂,土地荒蕪了,原來生機勃勃的莊子變得死氣沉沉,沒有了生機。 莊子東頭住着一個名叫哈克木的鐵匠,是個血氣方剛的青年,看到鄉親們時常被魔鬼殘害,決心要除掉魔鬼。一天深夜,哈克木手持鋼刀藏在魔鬼出入的洞穴邊,當魔鬼從洞裡鑽出來時,小伙子大聲吼道:「害人的惡魔,今天讓你嘗嘗我哈克木的厲害。」只見一道寒光,鋼刀刺向魔鬼的頭部。但是任憑哈克木怎樣拼搏,魔鬼卻毛髮未傷。

哈克木沒能制服魔鬼,吃不香,睡不着。一天夜裡,他迷迷糊糊夢見一位白鬍子阿爺。阿爺對他說:「尕娃,你的鋼刀雖然鋒利,但是無法殺死魔鬼,在你莊子對面的大山里,有個天池,天池的旁邊有一棵名叫『波日季』的千年大樹,你按照樹上葉子的形狀打造一把腰刀,這把刀可以幫你除掉魔鬼。」

天亮後,哈克木遵照阿爺的囑咐,上山采來「波日季」的葉子,按照葉子的形狀打造出「波日季」腰刀。當天晚上哈克木就迫不及待地手握腰刀等候在魔鬼的洞口。凌晨,魔鬼從洞裡出來,只見哈克木手起刀落,魔鬼身首分離死在哈克木腳下。

魔鬼被哈克木殺死了,莊子裡的人們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活。從此,保安族人民為了銘記哈克木,一直保留着「波日季」腰刀的原型,流傳至今。 「一把手」腰刀的故事:  

 在馬步芳統治西北時期,大河家的保安族人民生活在饑寒交迫之中。腰刀工匠為了生存流浪到青海、西藏、四川等地為當地百姓制刀。有一位工匠打造的腰刀精巧鋒利名揚西北,尤其在藏區享有極高的聲譽。地方官吏為了討好馬步芳,限令這位工匠在一個月內趕製出一百把質量優良的腰刀,不然就砍掉他的一隻手。這位工匠對地方官吏欺壓百姓的行為恨之入骨堅決不從。地方官吏將這位工匠綁走,逼迫他在官吏的莊園裡製作腰刀。工匠寧死不屈,惱羞成怒的官吏殘忍地砍掉了工匠的右手。從此,這位工匠再也無法為百姓打制腰刀了。 保安族工匠們為了懷念這位剛直不阿的匠人,就在最精美的腰刀上鑿刻上五指併攏的「一把手」圖案。解放以後,「一把手」圖案被確定為保安腰刀的出口統一標識。

保安腰刀的傳說:

在很早很早的時候,當地有三個莊子,名叫保安莊、上莊、下莊。三個莊上居住着漢、藏、保安、土四個民族。因為保安族來這裡最早,人口也較多,這三個莊就統稱保安三莊,各族兄弟喝的一道河裡流來的水,吃的是一塊土地上長出的糧,和睦共處,就像一家人一樣。

俗話常說:「奶子裡摻了血喝不得,地方上有了壞人安寧不得。」保安城裡有一家姓田的大財主,是個狼心狗肺的壞蛋。有一年春天,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下莊的一位叫開吉爾的保安族兄弟,因為家裡生活困難,就將自己祖傳的一把「什樣錦」腰刀拿到保安城裡先當上點青稞糊口,打算等麥收後再贖回來。當開吉爾拿着「什樣錦」到城裡大街上時,沒想到恰好遇到了田財主,田財主一見這把刀頓起歹心,就皮笑肉不笑地說:「開吉爾,你手裡的這把小刀,是我家前些年丟失的那一把。當年為這把刀差點把我想瘋了,沒想到今天在你的手裡看到了。快把刀還給我,不然我給你傳出去,名聲不好啊 ! 」

開吉爾聽了大吃一驚,說:「田財主,我這刀是祖先從西域帶回來的,你怎麼信口胡言呢 ? 」田財主說:「這是我家的寶刀,確鑿無疑。刀柄上有十二種寶石,七種顏色,刀柄不長不短,三寸三分,刀口不寬不窄,一寸七分。刀光分白、青、黃三種,早上太陽升起時閃白光,中午日照當頭閃青光,晚上夕陽下閃金光。不信,由眾人作證,我來舞刀,若差分厘,我認輸;若不差分厘,你把刀乖乖還給我,免得吃官司。」

田財主說的是真是假,開吉爾莫名其妙,但他堅信刀是自己的,不管怎麼,事實是賴不掉的,就說:「好吧,有眾位鄉親在場,我不怕你賴賬。」這時,驀地從人群里鑽出一個人來,一把奪過刀,說:「這刀是財主爺的,和財主爺說的分厘不差,刀柄上不多不少正好有十二種寶石,七種顏色,把刀還給財主吧。」他把刀交到田財主手裡。開吉爾急了,上前攔住說:「你們這是明着搶人哩 ! 快把刀給我。」田財主說:「不信,我再叫人公斷一下,我剛才說我的寶刀有三種光,現在叫你看。」他把刀在眾人眼前「刷刷」揮舞,果然一道道青光從眾人眼前掠過,大家一看日照中午,正好閃青光,和田財主說的實在分厘不差,田財主見眾人都被他欺哄住了,就收起腰刀在幾個狗腿子的護衛下揚長而去了。

這事立即傳遍了保安三莊,各族窮人都氣憤難平,三莊上有位年紀最大的保安族老人叫索南爾,他對眾鄉親說:「田財主的心就是壞,但是,只要我們眾人心齊,就能斗過他。我是莊上的長者,為這事我就拿個主意吧,讓他把刀乖乖還回來。」

第二天天剛亮,田財主打開他的大鐵門時,只見門上插滿了保安刀,和昨天搶來開吉爾的完全一樣,他又驚又喜,便雙手抱住刀柄要拔下來,可是這一把把長刀,插進鐵門裡,就像生了根一樣。他又覺得這一把把大刀插在門上,就像插進他的心窩裡一樣,嚇得他「嗷嗷」直叫:「快來人,把這些刀拔下來,扔到山溝里去。」幾個狗腿子拚命往下拔,累得死去活來,連動一下都不能。田財主嚇得六神無主,只要一閉上眼,就看見有幾十把大刀直向他的兩肋里插來。後來,只好將開吉爾的刀乖乖送回原主。說來也巧,就在他把開吉爾的刀送還後的當天晚上,鐵門上的刀也無影無蹤了。 俗話常說:「惡人先告狀。」不久,田財主把這事偷偷報告了隆務的大頭人。頭人早就聽說保安腰刀,四海揚名,但總是弄不到手,就對田財主說:「請傳話,限三天叫保安人把所有的刀都交來,過期不交我自有辦法。」田財主說:「他們拿我的話當耳邊風,還是你自己走一趟。」於是大頭人親自帶了狗腿子到保安莊來搶刀。

索南爾老人料事如神,他和大家早有準備。當大頭人和田財主進莊時,所有的鄉親們都藏起來了。大頭人找不到保安人,更得不到寶刀,就命令狗腿子放火燒莊。當第一把火點起的時候,索南爾老人突然出現在大頭人的面前說:「你要的刀,我們早已準備好了,你要耍野蠻,這刀就得不到手了。」大頭人為了得到寶刀就下令滅了火。索南爾老人又高聲喊道:「為了我們保安人的尊嚴,為了三莊的鄉親,起飛吧,保安祖先留傳給我們的寶刀 ! 」 一聽到索南爾老人的號令,保安人把自己身上的腰刀和掛刀,有「什樣錦」,有「一道線」,有「波日季」,有「飛龍」、「丹風」,一起擲向空中,只見三莊的上空,寶刀飛舞,刀柄上的各種寶石,放出各樣光彩,像是早晨的彩霞。大頭人和田財主看見那麼多寶刀在天空飛舞,喊道:「心愛的寶刀快下來,不然的話,我要把你們的主人殺死。」寶刀在天空飛來飛去就是不下來。大頭人和田財主氣急敗壞,就抓住開吉爾和幾個保安兄弟要殺頭。這時,索南爾老人出來了,他對天空招招手說:「下來吧,我們的寶貝,你們分清善惡,明判是非吧 ! 」。

聽了老人的話,一把把長刀慢慢降落下來,刀尖直對着大頭人和田財主的頭頂刺來,把他們嚇得抱頭鼠竄。寶刀把這群壞蛋趕走後,各自回到了主人的手裡。

俗話說:「狼吃不到人心越狠。」大頭人和田財主又施出一條毒計。他們切斷了三莊的水,不讓三莊的老百姓活命。索南爾老人說:「我們保安人不向惡勢力折腰,正像青松不在風雪中低頭一樣,為了不連累各族群眾鄉親,我們把三莊和草灘留給大家,把我們保安人祖傳寶刀贈送給漢族、藏族、土族兄弟們作護身的武器,我們走吧,只要團結一心,走盡天下也有活路。出路就在遠走高飛。」保安族兄弟們都同意老人的話,在一個明月當頭的夜晚,在索南爾老人的帶領下,保安族兄弟上路了。

有人傳說他們翻越大山,到甘肅那邊定居了,過上了自由的生活。又有人傳說索南爾老人為自己民族的生存,費盡了心血,在路上化成了神。

溯源 保安人打制腰刀的歷史久遠,保安腰刀的出現與元代的軍事活動密切相關。1227年成吉思汗東征時,把部分來自中亞的官兵和工匠留在青海同仁地區。這部分色目人與當地蒙、漢、回、藏、土等各族人民相鄰而居,互通共融,逐步形成了保安民族。在保安城定居以後,他們中有許多人從事手工業生產,出現了鐵匠、金銀匠、木匠、鞋匠等行業。當時的鐵匠主要製作土槍、弓箭等,一脈相通的冶鐵技術使他們具備了雄厚的制刀資質。保安族遷徙到大河家以後,受生活條件的影響,他們自己製作的腰刀在用以自衛的同時也具有了商品的性質,於是保安族開始用腰刀交換牧民的牛羊和其他日常用品。從此,保安族腰刀和經濟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

傳統工藝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工匠傳統的手工藝品,據說迄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它既可作為隨身攜帶的生活用具,又是獨具特色、可供玩賞的裝飾品。因此,長期以來受到西北地區藏、蒙、保安等各族人民的喜愛。保安腰刀製作精巧別致。刀身用優質鋼鍛打而成,再淬火,並打磨鋒利,光可鑑人。刀把用牛角、紅銅、黃銅、鋁片疊壓,再經銼磨成型,看來層紋交錯,猶如堆金疊銀,奇巧美觀。刀鞘內部為木質,外用黃銅或紅銅包裹,銅殼上再飾以龍、獸或花草圖案,名目有「一條龍」、「一枝梅」等,式樣各異,玲瓏剔透。鞘上配環,可穿繩懸掛於腰間。腰刀帶鞘全長一般為5~7寸,也有更長或更短的,多為一鞘一刀。亦有一鞘二刀,稱為「雙刀」,更為別致。保安腰刀的花色品種,現在達30多種,如「什樣錦」、「寶劍頭」、「銅扁鞘」、「細羅」、「雙羅」、「一素白」、「西瓜頭」、「圓角滿把」等,式樣繁多,爭奇奪巧。

讚譽與相關文學作品 生產保安腰刀,已有100多年的歷史。隨着社會的發展,能工巧匠們帶着各自的「絕招」,在一起不斷切磋打刀技藝,對於造腰刀的複雜工藝過程,像設計、鍛打、粹火、鋃嵌、砸鉚等等,都有了新的突破。特別是近幾年來,市場開放,給保安腰刀打開了銷路,商業、外貿部門不斷訂貨,把保安人忙得更是應接不暇。

保安腰刀製作技藝不僅鞏固了保安族的文化根基,也豐富了中國金屬工藝的內容。周恩來總理曾將保安腰刀作為禮物饋贈給外賓。1987年,保安腰刀獲國家民委、國家輕工部優質產品稱號,1991年又獲北京國際博覽會金獎。 花兒 「什樣錦的刀把子, 白銀鑲哈的鞘子。 青銅砸哈的尕鑷子, 紅絲線挽哈的穗子。 阿哥是出名的刀子匠呀, 掄錘掌鉗手藝強, 一把腰刀一朵花呀, 花傳友誼萬里香。 阿妹們手巧人誇獎呀, 牡丹荷包紅穗長。 紅穗系在刀鞘上呀, 保安情誼送遠方。」

其它相關

簡介; 雲南一些少數民族世居山林地帶,善攻襲埋伏,近身格鬥,長矛不易施展,而長刀肉搏則極為便利,且有招式獨特的刀術流傳。其長刀的歷史可追溯到南昭時期(即唐代)。以德宏州的戶撒阿昌族的刀最為精良。據說上好的長刀既能削鐵如泥,又能柔韌系腰。刀尖為平頭,主要用於砍劈而不能刺,全長80~90cm,寬約4cm,握柄為圓形,長15~18cm,無護格,一般為竹製銅絲包嵌,亦有銀柄和象牙柄,往昔多為貴族上層使用。另有尖頭長刀,較平頭長刀短,刀尖形如柳葉,可刺可砍。製造工藝不如平頭刀精良。主要由傣族、佤族、布朗、基諾、哈尼族男子使用。長刀是西南少數民族男子戰鬥生產的工具,同時也是歌舞時的道具。節日裡山寨歡聚,在銅鼓的節奏下,男人們手舞長刀,以示剽悍。 阿昌刀也叫戶撒刀,因隴川縣戶撒鄉主要是阿昌族聚居區而得名。戶撒刀歷史悠

久,早在明清時期就享有一定盛名,遠銷緬甸及境內怒江以西地區,為各民族所喜愛。 有傣族、阿昌族喜愛的尖刀、鐮刀、大刀,有用於配帶和裝飾用的背刀、銀刀等。

歷史; 相傳明代屯駐戶臘撒的軍隊中,有一部分是專門製作兵器的,他們具有較高的鍛造技術。後來,這些匠人與當地人通婚,逐漸融合於阿昌族中。阿昌人繼承和發展了明軍的冶煉和鍛造技術,生產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種刀具,而且工藝越來越精湛。村寨之間分工較細,各寨有自己的名牌產品。整個戶撒地區好比一座手工業加工廠,各寨就是它的車間,各以一種產品聞名。如來福寨的黑長刀、花鋼刀,芒東寨的腰刀、小尖刀,臘姐寨的鋸齒鐮刀,新寨的背刀,芒所寨的刀鞘等。戶撒刀之所以經久耐用,一是選料講究,二是淬火技術掌握的好,加之刮磨的漂亮美觀,所以他們打的刀拿來隨便磨一下即鋒利無比。一些老藝人能夠把刀打製得剛柔兼備,乃至可以任意彎曲。比如一把長刀,不使用時,可像腰帶一樣圍系在腰間,需要時解下,立即自然伸直,其技藝堪稱一絕。

傳說; 相傳在很早很早的年代,有一家兄弟倆哥哥名叫阿多,弟弟喚做興過,靠打獵維持生活。有一天,倆兄弟邀約着寨子裡的人,又一起攆山去了,他們在搜索中發現一支金鹿,大夥便向金鹿追去。金鹿沒命的奔跑,人們咋個也追不上,他們追到了一座山樑時,金鹿進了一個很深的山箐里,箐子裡樹林遮天蔽日,顯得很陰森,哥哥膽卻了,怕在這山林中碰上兇惡的老虎,他就折回去不敢繼續追了,弟弟興過是個天不怕的小子,他帶着大夥繼續追進山箐。在山箐里一直追了三天三夜,他們追到一條小河邊,金鹿突然不見了。興過和大夥這時也十睏倦了,他們休息了一下,又慢慢地順着河邊走去,穿過一片密林,眼前出現了一片遼闊平坦的壩子。大夥見這塊水足土肥的壩子十分高興,不想折回去了,他們便在這裡住下來。

過了好久,興過聽說在這個壩子附近,山那面還有一個壩子,那裡住着很多有名的鐵匠,他們打的刀質量很好,削鐵如泥,能把鐵杆削斷,他決定到那裡去一趟。

五天一街的時間到了,他帶上平時打得的鹿茸,獸皮,準備到那裡去換一把寶刀。興過剛走進街子,被迎面走來一個美麗漂亮的姑娘吸引住了,姑娘見興過背着很多獸皮,知道他定是個打獵能手。含羞地向興過微微一笑,鑽進了趕街的人群之中,興過呢!摘了一束鮮花,到人群之中去找那姑娘,好不容易在一家鐵匠鋪門前找到她,姑娘正在門前銹着筒帕。

興過大膽地向前把鮮花遞給姑娘,姑娘沒有接花,只是叫興過把他腰間掛着的刀給她看看。興過把刀遞到姑娘的手中,姑娘接後看了看,臉上流露出很失望的表情,把刀遞還興過,轉身走進鐵匠店去了。

興過看得出神,他向近鄰打聽,得知這個美麗的姑娘名叫軟諾,就是寨里這家老鐵匠的女兒,興過知道後,決定今天不折回去了,到了晚上,他在鐵匠鋪前,吹起了葫蘆笙,向姑娘求婚,優美動聽的葫蘆笙驚動了老鐵匠和他的女兒。老人出來開門請興過進了屋,這 一夜,興過和軟諾整整對了一夜歌。他們各自唱出了心中的歡樂和痛若,心中的 幻想與愛情,唱出了心裡所要說的話。

次日,興過高高興興回到家,把多年來所積攢起來的珍貴獸皮和物品,用馬馱到了鐵匠鋪,去向老鐵匠的女兒求婚,老人對興過說:「勇敢的小伙子,你金子般的心意我收下,這些東西你帶回去,我們阿昌人祖祖輩輩都是以打刀出名,而受到各地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稱讚,希望在明年的澆花水節時,也能見到你」。

原來這位有名的都有鐵匠師傅,為了讓自己女兒找到一個聰明能幹,稱心如意的,而且還是一個好鐵匠的郎君,決定明年澆花水節時,讓所有來求婚的小伙子,用自己親手打的刀比賽,砍同樣粗細的大樹杆,誰的刀打得好,先把樹杆一刀砍斷,他就把軟諾嫁給誰。

興過將老鐵匠的話裝進心裡,可是離明年的澆花水節只有半年時間了,興過回到賽子後,為了打出好刀參加砍樹杆,他白天走村串寨,請教了四鄉八寨的所有鐵匠,訪問了名師,分析研究了名師們採用的礦石、火色、細心地看了每個師傅的下錘鍛打、淬火、起口,掌握火候。他吸取了名家的長處,打出了一把又一把好刀,但他還不滿意。又經過多次研究,終於在澆花水節前,打出了九九八十一把鋼火又好,又鋒利的長刀。

澆花水節到了,興過從眾多的長刀中,選出了一把最好的長刀,他把長刀兩頭使勁一搬,長刀握成一個圓圈,系在腰上當褲帶,他又解下,左手放開,刀頭寒光一閃,「嗖」的一聲象流星閃過,彈得直直的,他順勢猛戳旁邊的一棵樹樁,長刀輕輕一下扎進了好深,他使勁拔出長刀,心裡樂開了花。他又將長刀系在腰間,匆匆忙忙趕到鐵匠店門口,呀!求婚比賽砍樹杆的人很多,他們都是幾天前就來到這裡,把靠樹尖的,木質又嫩的樹杆先認了。興過來得很晚,只有剩下最後一棵又粗又硬的結巴子樹杆和一棵較小的樹杆了。這天,寨子裡土司的兒子也來了,他為了爭得第一,早就派狗腿子來認了,而且他的刀又是用高價買來的金光閃亮的銀把刀,正在得意洋洋的走向那棵又細又嫩的樹杆。興過也不慌不忙地走到最後一棵樹十跟前,看着興過赤手空拳的走去,軟諾有點失望了。這時,「哐—哐—哐—」老人手中的鑼三聲響後,頓時,砍樹杆的小伙子們個個揮起長刀。說時遲那時快,興過迅速解下纏在腰間的長刀,搜的一聲彈直,刀起樹樁落,正當人們吃驚之時,興過揮刀攀登得大山都震動起來。突然,鑼「哐—」的又響了一聲,砍樹杆的人全都驚呆了,過一會抬起頭向敲鑼的人望去,想看看到底誰是勝利者。人們呼喊着擁上去,把興過高高地抬起繞場一周。軟諾在焦急中看到敲鑼的人正是興過時,熱淚從眼眶裡滾出,象花一樣的臉笑開了。

土司的兒子把興過恨死了,看着軟諾和興過在歡樂的人海中訂下了迎親的日子,就象長刀戳在他的心上。

軟諾自從那天跟興過訂親後,一直在興奮之中,日夜不停地趕織結婚用的統裙和筒帕。興過呢?也不例外,為了歡歡喜喜迎接軟諾的到來,決定再打一把更好更漂亮的長刀,到迎親那天好劈竹門。一天,當興過上山去採挖鐵礦時,土司的兒子就乘機帶着一幫士賓突然衝進軟諾家,生拉活扯地把軟諾搶走。興過回來,氣得拿起長刀衝到土司大院門口,舉起長刀朝大院門檐上就是一刀。土司兒子見來的只有興過一人,便帶着七八個士兵殺氣騰騰的沖了出來,這些士兵哪是興過的對手,反被興過打得頭破血流。就在這時,全寨的群眾也都趕來,氣憤地沖向土司家,土司怕把事情鬧大了,只好暫時交出了軟諾。

自從興過把軟諾接走後,土司兒子惱羞成怒,懷恨在心,一直想着要整治灑過,他跟管家商量,又想出一條毒計。一天,趁興過不在家,管家就悄悄溜到興過家,把興過家的小花貓抓了扔到興過打鐵的爐子裡燒死。然後就到處造謠說:「寨里出了不吉利的事了,興過用火爐殺牲,全寨的鐵匠打出的刀都不有鋒利的刀刃,鐵匠手藝要敗的」。為了要把興過的爐子拆了,並要把興過綁起來丟到河裡淹死,這樣才能使全寨鐵匠免除災難,爐火才能興旺,這是祖輩傳下來的古老規矩。晚上,等興過回來就這樣無辜地被害了。

土司的兒子不但害死了興過,而且還搶走了系在興過腰間的那把長,當長刀一到土司兒子的手裡,立刻化成了水,變成一條白浪滔天的銀河,把土司的兒子卷得無影無蹤。軟諾得知光過被害的消息後,心痛得死去活來,她悲傷得呼天喚地,連接兩個壩子的大山也為之崩潰。她曉得這是土司家乾的,決心死也要和阿哥死在一起,轉身就跳到湍湍急流的河中。第二天,悲痛的消息一傳開,兩個壩子的小伙子和小姑娘們帶着悲傷,把山裡的花全都采來鋪撒在大河兩岸,從河的上游到河的下游。這天夜裡,聽得狂風大作,雷電交加,山搖地動,火光沖天,當朝霞帶着淚水睜開眼睛又露面的時候,人們出門一看,土司家的大院化為灰盡。遠近的兩個壩子連在一起了,河從壩中流過,就象眼裡含着一汪流淌不盡的苦淚一樣。從那時起,人們為了紀念興過和軟諾真摯的愛情,就把興過住的壩子取名叫戶撒(壩頭),軟諾在的那個壩子取名為臘撒(壩尾);一直到今天,人們總喜歡把這兩個壩子連在一起喊,叫作戶臘撒。阿昌族世世代代的鐵匠們,為了紀念這位勇敢的青年能工巧匠,把打制的各樣的阿昌刀稱為戶撒刀。[1]

參考文獻

  1. 三大名刀, 個人圖書館 ,201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