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民主同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原稱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排名第二的民主黨派,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該黨是現時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大黨。

民盟創立於1941年[1],成員最多時由中國青年黨、國家社會黨(後改稱中國民主社會黨)、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後改為中國農工民主黨)、中華職業教育社、中國鄉村建設協會、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六個政治團體組成,形成「三黨三派」的格局。1946年中國青年黨、中國民主社會黨參加制憲國民大會而被開除出聯盟。其後中國農工民主黨也脫離聯盟成為獨立黨派。1944年9月10日改為現名並延續至今。

其早期盟員多來自學者和民主人士。目前,其盟員主要來自以從事文化教育工作的人士。截至2016年6月,民盟共有盟員27.4萬人,是中國內地黨員人數第二多的政黨和最大民主黨派。

發展歷史

1939年10月13日,國民參政會中一部分無黨派和中間黨派參政員張瀾、黃炎培沈鈞儒、羅隆基、章伯鈞等,在重慶發起成立了統一建國同志會。

1941年3月19日,在重慶上清寺特園秘密開會,將統一建國同志會改建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主要參加者和組織為無黨派人士張瀾,中國青年黨、中國國家社會黨(後改稱中國民主社會黨)、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後改稱中國農工民主黨)、中華職業教育社、鄉村建設協會與其他無黨派人士結合,建立政黨聯盟,其機關報《光明報》於同年9月18日在香港發行,由梁漱溟主持。10月10日,在《光明報》刊登啟事宣布民主政團同盟成立,並發表了梁漱溟起草的《成立宣言》和《對時局主張綱領》。在《成立宣言》中,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為國內在政治上一向抱民主思想各黨派一初步結合」,結合動機是看到國家「不得協力制敵,甚而至於內力相銷」,曾「宛轉之盡力,而卒未有補」,擔憂國人喪失抗戰前途,因此「自為結合,以作團結全國之始」,今後要促進民主抗戰團結,認為當時中心問題是國家的統一,要實現國家統一,「必須軍隊國家化,政治民主化」。

1941年11月16日,在召開國民參政會第二屆第二次大會的前一天,張瀾[2]章伯鈞、羅隆基、左舜生在重慶召開茶會,公開宣告民主政團同盟成立。

1944年9月19日,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在重慶特園召開全國代表會議,改名為中國民主同盟,由團體會員制改為個人申請參加。同年10月,發表《對抗戰最後階段的政治主張》。

1945年10月,民盟召開臨時全國代表大會(即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中選出第一屆中央委員會,張瀾依然被推選為主席,左舜生為秘書長,章伯鈞為組織委員會主任,羅隆基為宣傳委員會主任委員,梁漱溟為國內關係委員會主任,張君勱為國際關係委員會主任。

如今,民盟在西藏自治區以外的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建立了地方組織。民盟中央機關分設辦公廳、組織部、宣傳部、社會服務部、研究室、專門委員會綜合辦公室等6個職能部室。民盟中央主辦有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月刊《群言》和機關內部刊物《中央盟訊》,並有群言出版社和群言科技諮詢服務中心。

視頻

中國民主同盟 相關視頻

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