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系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管的國家一級社團,是由來自全國各地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學術團體、出版機構的專家以及活躍於媒體、互聯網[1]的影評人組成的全國性電影評論組織。
學會由民政部批准成立於1981年,現有會員600餘名。
主要機構
中國武俠電影研究委員會
動漫電影研究專業委員會
微電影研究專業委員會
網絡影視評論委員會
建會宗旨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的建會宗旨:
組織影評人對中國電影的創作、製作、產業進行分析、評論、研究,推介評選優秀國產影片,致力於大眾觀影水平的提高,促進中國電影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
其具體工作為:
組織影評人通過各種媒體對每周上映新片展開及時的分析評論,舉行大眾影評徵文競賽活動;
經過國家廣電總局批准,每年開展優秀華語影片評選推薦活動,舉辦推介盛典;
舉行電影創作、電影產業、電影理論及電影史的各種學術研討活動,促進學術與創作的交流和繁榮;
組織中國電影理論批評工作者與世界及港台同行對話、進行電影文化交流活動。
發展歷史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於1981年1月24日在北京成立,前文化部副部長夏衍、陳荒煤、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張駿祥任名譽會長;鍾惦棐任會長,程季華、梅朵、羅藝軍任副會長,全國絕大部分的省、市、自治區成立了省一級的電影評論學會。全國各級影評組織總數在1萬以上,經常投身影評活動的人數以千萬計。1992年,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的業務主管部門由中宣部劃歸廣播電影電視部(現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按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要求,經民政部審核,被發給社團法人登記證(登記證號0935)。到2016年,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國家級總計會員數已達650人,會員中影視藝術門類的博士導師、碩士學位[2]導師人約有140人。
相關資訊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成立40周年研討會綜述
新浪娛樂訊 為慶祝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成立40周年,影評界於近日舉行了「新媒體時代的專業影評研討會」。饒曙光、仲呈祥、胡智鋒、尹鴻、王一川、張頤武、章柏青、丁亞平、張衛、趙衛防等20多位着名專家與會;
隨着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中國電影的批評生態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國電影評論面臨着新一輪挑戰。在此背景下,專業電影批評需要被重新認知和關注,專業電影批評如何進行更有效的表達和傳播?與會專家針對這個議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傳承中國影評的寶貴經驗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成立至今,為中國電影評論事業積攢了豐富的歷史經驗,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影評論話語。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在開幕致辭中指出,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成員要接續前輩們的優良傳統,電影評論要面向實踐,面向觀眾,面向熒幕銀幕,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電影批評既要面向實踐,堅持專業品格,又要做電影創作和電影觀眾的橋樑。電影批評要做到「信——電影批評的說服力」「達——電影批評的穿透力」「雅——電影批評的適應力」。中國文史研究館館員仲呈祥從自身的經歷出發,呼籲在新媒體時代評論的宗旨和信仰不能變,但是其風格和形態又要不斷改變,要適應時代發展,以變應變。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認為:新中國成立至今,電影評論起了引導觀眾、指導創作、推動中國電影思潮的發展三個作用。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常務副會長張衛認為:中國電影評論在伴隨着中國電影的發展,形成了專家影評和大眾影評相結合的影評共同體,從而使得電影評論有效地抵達大眾。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陳旭光教授認為在新媒體時代中國電影評論需要反思,電影評論如何重現以往的轟動效應。第二,在新口碑時代,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專業影評的重要價值,既不能自以為是,也不能妄自菲薄。第三,要重新發掘鍾惦棐等先生的評論經驗,理清理論與批評的關係,為中國電影學派的建構拓展新維度。中國文藝評論協會副主席王一川教授認為,今天談論新媒體時代的專業影評,需要融入我們的專業品格回到傳統。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考慮電影創作者與電影觀眾,電影觀念和社會觀念的更新同時還要考慮全球化與本土化語境、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這兩組要素,在此背景下中國電影評論要在以上四組關係中淬鍊專業品格。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會長胡智峰從更加宏觀的角度來審視中國電影評論的未來發展,未來中國電影評論,首先要立足本土、面向世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依託中國電影實踐,充分吸收和借鑑世界各國理論資源,積極進行本土轉化。其次,要呼喚高質量的中國電影評論。第三,強調傳承與創新在繼承前輩們豐富的理論建樹,與時俱進,積極開拓創新。北京大學中文系張頤武教授指出,夏衍和鍾惦棐為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注入了方向性的意識和觀念,對於中國電影學會的發展和傳承具有重要意義。在新媒體時代,中國電影評論要從找切點,謀轉化,求互動,這三個方面要下更多的工夫。
強化電影評論的實踐與互動性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始終致力於打造具有社會引領性的電影評論。在新媒體時代中國電影批評更加注重實踐性,在實踐中不斷賡續、建構和蛻變。在實踐中專業影評還要注意與觀眾、與大眾影評與電影創作的互動。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名譽會長章柏青認為,新媒體時代的電影批評要繼續突破以往的政治性評論、社會性評論的窠臼,堅持藝術性評論,搭建起更加完整、系統的電影評論觀。第二,在實踐中建構和發展中國電影評論的理論模式,強化影評的專業性。在新媒體時代,要釐清創作與評論之間的關係。專業影評人要積極與新媒體融合,增強評論的影響力。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副主任、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陸紅實研究員肯定了40年來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對大眾影評的引領性,體現在對大眾影評批評範式、形態的影像,以組織、參與和指導引領大眾影評,並對大眾影評進行經驗總結。進入新媒體時代專業影評對創作以及大眾影評的引領上都出現了弱化,要通過重新認識專業影評的價值,以專業身份、立場、精神打造品牌性活動重塑專業影評的引領性。
北京電影學院鍾大豐教授認為,應該釐清專業影評和電影學術批評之間的關係。在新媒體時代,影評應堅持堅持人文思想、堅持影評人的獨立性和但又要謹防自我權威化。最後,影評要通俗化,要更加注重和觀眾之間的互動。相較於專家學者們從理論的高度審視中國電影評論的實踐性。處在電影批評實踐第一線的電影評論者們,如《影視獨舌》總編輯 李星文基於公號影評實踐分享了疫情以來公號影評的顯着變化。《影視風向標》總編輯胡建禮則在發言中強調,新媒體時代專業影評除了重視專業性和價值觀的引領性外,影評人更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把握新媒體平台傳播的手段和特點。《中國藝術報》總編輯 康偉認為在新媒體時代,需要從電影評論的專業性、作者性和在場性三個方面協調、融合以致打通新媒體與專業影評這一矛盾關係。《文藝報》藝術評論部主任 高小立 則將影評分為精英影評、大眾影評、媒介影評三個類型。強調在新媒體語境中,電影評論寫作的貼近性原則,以此彌合了大眾影評與精英影評之間的落差。同時,呼籲大家關注紙媒電影評論轉型的緊迫性。
視頻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互聯網是什麼? ,搜狐,2020-07-14
- ↑ 獲得碩士學位的途徑!以前有10種,現在只有6種 ,搜狐,2018-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