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Chinese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由科技史工作者自願組織起來的依法登記的全國性、學術性群眾團體,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團體會員。成立於1980年10月。其會員主要來自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研究者以及在讀的研究生等。下設數學史、物理學史、化學史、天文學史、地學史、生物學史、農學史、醫學史、技術史、金屬史、建築史、綜合史、地方科技史志等28個專業委員會和2個研究分會。

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為了推進科學技術史研究在中國的發展與普及,開展許多重要的學術活動。學會和下屬各專業委員會舉辦各種學術會議,編輯出版《中國科技史雜誌》和《自然科學史研究》兩種學術刊物,創建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網站,促進了學術研究成果的發布和會員之間的交流。

目錄

建設宗旨

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為了推進科學技術史研究在中國的發展與普及,開展許多重要的學術活動。學會[1]和下屬各專業委員會舉辦各種學術會議,編輯出版《中國科技史雜誌》(原名《中國科技史料》)和《自然科學史研究》兩種學術刊物,創建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網站,促進了學術研究成果的發布和會員之間的交流。

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衷心歡迎從事科學史、技術史、醫學史、科學哲學、歷史學考古學及其他相關領域的學者、教師、研究生、本科生加入,共同為中國科學技術史事業的發展努力。

發展歷程

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成立於1980年。慶祝大會於該年10月6日至11日在北京隆重召開。時值「文革」結束不久,全中國重新雄心勃勃地開始了向現代化邁進的步伐。肩負着「總結國內外科技發展經驗」重任的科技史研究,被寄予厚望。在這種大的社會變革時期,科學技術史學會的成立,引起了社會極大的關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新聞出版方面的一百五十餘所單位的二百七十多位專職和非專職的科技史學者參加了會議。該次大會成為1956年全國自然科學史學術討論會以來科技史界的第一次盛大集會。

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自成立以來,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不同程度的發展。作為全國性科技史工作的群眾團體,其會員主要為全國各地大中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的教師、學者和研究生。學會成立初始,有會員二百餘人。一段時期會員人數曾上升到700人的規模。在大部分年份,會員人數大體維持在500人左右。在各類全國性學會中,本學會屬於規模較小的學會。隨着近幾年科技史教育建制化在中國的發展,我們相信會有更多的學者和關注科技史的人士加入到我們的行列中,共同推動科技史事業在中國的發展。

科學技術史是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交叉產生的學科。本學會會員雖然大部分是理、工、農、醫科出身,但也有一部分來自歷史、哲學和考古等人文和社會科學學界。科學技術在人類文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她不僅門類豐富,而且在時間、空間分布上有着非常大的跨度,這使得學者們在很大程度上窮其一生的精力也只能做某一方面的專家。學會的上級業務主管部門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在學會管理和學術、科普活動的組織上,本學會一直得到科協的指導和經費上的資助。新中國成立後,學會的發展受到計劃體制的影響,大都靠掛在相關單位,成為中國各類學會的特色。本學會自成立伊始,即靠掛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在辦公設施和經費方面,得到該所大力的支持。在國際組織方面,20世紀50年代中葉,我國已成為國際科學史和科學哲學聯合會科學史分會的成員國,後因「文革」干擾而與該組織中斷了聯繫。到了80年代中葉,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重新以成員國身份加入了該組織。

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的一項重要工作是組織科技史界的學術會議。本學會和下屬分支機構每年都要召開若干學術會議,成為學術交流的主要平台之一。其中,由學會和中科院自然科學[2]史研究所等單位聯合主辦的中青年科技史學術研討會,已連續召開了若干屆,贏得學界廣泛的好評,成為學會組織的精品會議。學會和下屬分支機構還不定期地開展一些科學普及活動,增進公眾對科學的認知。本學會和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聯合主辦的《中國科技史雜誌》(原名《中國科技史料》)和《自然科學史研究》兩種學術刊物,已成為國家核心期刊

2004年,是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發生重要變化的一年。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第七屆全國代表大會於2004年8月2日至3日在哈爾濱召開。會議通過第六屆理事會提交的工作報告、關於修改章程的報告和財務報告,選舉出新一屆理事56名。其中劉鈍任理事長,朱清時、江曉原、曹幸穗、廖育群、吳國盛任副理事長,韓健平任學會秘書長。新一屆學會負責人分別發表講話,表示要積極為廣大會員服務,推動科學史事業在中國的發展。關於新一屆學會的工作,劉鈍理事長等表示要儘快改版學會網站,加強會員與學會的聯繫,同時,把網站建設成為科學史界發布學術資訊的平台。學會還將致力於提升科學史在高校教學中的地位,努力使其成為教育部指定的高校必修課目,為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溝通作出貢獻。大會還通過決議,授予柯俊、席澤宗、路甬祥為名譽會員。

在過去的一年裡,學會召開了國際中國科技史會議、數學史和少數民族科學史方面的會議。2004年8月5日至7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共同主辦的第十屆國際中國科學史會議在哈爾濱舉行。會議主題是「多元視野下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研究」,與會海內外學者130位,提交論文一百餘篇,就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歷史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

2004年4月8日至11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中國數學會和湖州師範學院主辦的「秦九韶學術研討會」在湖州召開。與會國內外學者八十餘人,收到論文約30篇,大會報告11篇。秦九韶是中國傳統數學最後一個高潮宋元數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關於同餘式解法的大衍總數術和高次方程數值解法的正負開方術,超前其他文化傳統數百年。本次會議討論了秦九韶精神生活及其他數學史問題。

2004年8月12日至13日,由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和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聯合主辦的第七屆中國少數民族科技史國際會議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召開。會議主題是藏族的傳統文化和藏族科技史。與會海內外學者50位,提交論文五十餘篇,內容涉及藏族天文歷算、醫藥學、傳統工藝、雕版印刷、造紙技術等。

學會分支機構也舉辦了一些相關的學術會議。2004年4月5~6日在清華大學圖書館舉行第八屆全國技術史學術研討會。技術史專業委員會聯絡機械史分會、航空史研究會、傳統工藝研究分會、少數民族科學技術史分會等專史研究學術組織,共同舉辦了該次會議。與會學者六十餘位,提交論文四十餘篇。同時進行專業委員會換屆,吸收了代表不同學科方向和主要地區(包括台灣地區)的專家參加委員會。技術史專業委員會還創建了技術史網頁,編輯《技術史通訊》,協助編輯《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技術史欄目等。

2004年7月25至29日,物理學史專業委員會和綜合史專業委員會在上海召開「物理學史專業委員會、綜合史專業委員會年會暨盧鶴紱誕辰90周年紀念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六十餘位物理學史研究者和教師出席了本次會議。7月26日在上海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盧鶴紱誕辰90周年紀念會」,出席會議人員約400人。

2005年是愛因斯坦相對論發表的100周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了紀念這位深刻影響人類歷史的偉大物理學家,同時也為了重新燃起公眾早已淡漠的對物理學的興趣,增進他們對物理學的了解,特將此年命名為國際物理年。本學會接受科協學會部的委託,撰寫了「2005年國際物理年紀念活動策劃案」。同時,在學會網站上開闢「國際物理年紀念網頁」,公布學會參與主辦的學術研討會及展覽的相關資訊。它們分別是「作為科學偶像、公眾人物和政治角色的愛因斯坦」、「紀念狹義相對論100周年特別論壇」、「女性科學家與新學科的創立」、「20世紀的電子科學」及「愛因斯坦展覽」。

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和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聯合主辦的第22屆國際科學史大會將於2005年7月在北京召開。大會的籌備工作正在緊張有序的進行當中。到目前為止已收到組織專題研討會七十餘份,其中62份經國際程序委員會批准後納入大會節目單;來自6個國家的8位學者已接受大會邀請作大會主題報告。

2005年10月中下旬,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將聯合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中國科技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在安徽徽州共同主辦第5屆中青年科技史學術研討會。目前籌備工作已經啟動,在網站開通該次會議專頁的同時,還向近千餘名學者發送了會議的書面通知。一些中青年學者已開始向學會提交論文。技術史專業委員會是學會中最為活躍的一個分支組織。該專業委員會將於2005年6月,與6家科學技術史機構合作,在北京組織「中青年技術史學術研討班」。7月中旬,協助兩家研究機構在大連組織「技術史與技術哲學研討會」。此外,它還將參與組織在台灣高雄科學與工藝博物館舉辦的「中國傳統農業機具與農業文明」展覽

學會作為群眾性團體,為了適應社會的變化,都在積極尋求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也不例外。本學會將在新一屆學會領導的帶領下,深化學會的改革,努力將學會辦成科技史界及相關領域進行學術交流的主平台,為會員提供更加切實而高效的服務。

學會章程(節選)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本學會名稱為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簡稱為中國科技史學會;英文譯名為Chinese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縮寫為CSHST。

第二條 本學會是由科技史工作者自願組織起來的依法登記的全國性、學術性群眾團體,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團體會員。

第三條 本學會遵守國家憲法、法律法規和政策,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發展文化教育和科學技術的基本方針,弘揚「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尚,倡導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精神,堅持獨立自主、民主辦會的原則。本學會宗旨是團結廣大科技史工作者,促進科技史工作的繁榮和發展,促進科學技術史人材的成長和提高,普及科學技術史的知識。

第四條 本學會接受業務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登記管理部門國家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第五條 本學會會址:北京海淀區中關村路東路55號;郵編100190。

第二章 業務範圍

第六條 本學會的業務範圍是圍繞科技史研究與普及的相關領域開展以下業務活動:

(一)舉辦各種形式的學術會議,交流研究成果和經驗,不斷提高學術水平;

(二)發展與國外學術團體及學者間的學術交往和友好聯繫

(三)推動科技史教育和普及工作;

(四)編輯出版科技史刊物,介紹國內外科技史學術動態;

(五)對國家各項建設有關問題發揮諮詢作用,積極向有關部門提出合理化建議,反映

科技史工作者的意見和要求;

(六)表彰和獎勵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史工作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