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建於1948年12月,1952年8月,改稱「中國科學院長春綜合研究所」;位於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化學部分與中國科學院物理化學所合併組成「中國科學院應用化學研究所」;1978年12月,更名為「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現已發展成為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技術創新研究及產業化於一體,在國內外享有崇高聲譽和影響的綜合性化學研究所,成為我國化學界的重要力量和創新基地。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主要研究領域有聚焦資源與環境、先進材料和新能源[1]三大領域;開發稀土、二氧化碳植物、水四類資源;發展先進結構、先進複合、先進功能三類材料;開拓清潔能源、儲能、節能三類技術。

據2018年7月研究所官網信息顯示,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始占地面積15.1萬平方米;建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分析測試中心、2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現有職工895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6人、研究員140人,萬人計劃16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7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3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獲得者38人,有4個團隊獲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5個研究團隊入選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

歷史沿革

1948年12月,當長春剛剛解放,長春應化所便在「偽滿大陸科學院」的廢墟上成立。

1952年8月,長春應化所歸屬中國科學院,改稱「中國科學院長春綜合研究所」。

1952年12月,中國科學院物理化學所自上海北遷長春。

1954年,中國科學院決定將該所化學部分與中國科學院物理化學所合併,組成「中國科學院應用化學研究所」。新組合的應化所,對全所的研究方向進行了大幅調整,布局了合成化學、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農產化學6大學科方向。

1956年以後,結合國家1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和中科院「三定」方針,該所再次對科研布局進行了調整,將研究工作發展成稀有元素化學、分析化學、無機製備、基本有機合成、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纖維素化學、催化、電化學、物質結構等9個學科方向。

1957年,基本完成了從一個工業部門研究所向中國科學院研究所的轉變。

1958年8月,創辦長春化學學院(共辦三屆)及附設化學學校(中專)和技工學校

1960年,舉辦業餘大學班(共辦六期)。

1960年12月,國家科委決定在該所建立超純物質及稀有元素分析測試基地。

1968年5月,受「文化大革命」影響,該所實行軍管,開始「清理階級隊伍」、製造了所謂「應化所特務集團」的冤假錯案。

1978年12月,「中國科學院吉林應用化學研究所」更名為「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直屬「中國科學院」。

1988年,成立長春應用化學科學科技開發公司,負責所內開發實體的管理。

1989年4月,該所與中科院化學所聯合建立高分子物理聯合開放實驗室。

1990年,經國家科委批准成立了國家電化學和光譜研究分析中心。

1996年,成立高分子化學聯合實驗室開放實驗室

視頻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相關視頻

中國科學院宣傳片
秋實點滴+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參考文獻

  1. 你所知道新能源有哪些? ,搜狐,2017-01-02
  2.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實施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13-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