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埃及關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習近平會見埃及總統塞西原圖鏈接來自 中國日報網 的圖片

中國-埃及關係,簡稱中埃關係,雙方正式外交關係建立於1956年5月30日[1],時任總理周恩來與任期內三次訪問埃及,而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和穆爾西亦曾數次訪問中國

歷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埃及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前奏是1955年4月召開的萬隆會議,在會議期間,周恩來和納賽爾多次交換意見,並相互設宴招待對方代表團,雙方商定,兩國將從貿易開始,逐步實現關係正常化。

當時由於西方大國不滿埃及的納賽爾政權通過捷克向蘇聯購買武器,英國赫魯曉夫施壓,而當時赫魯曉夫奉行主張與西方國家和平共處的「三和政策」,蘇聯及西方經過協商,聯合國可能對中東實行全面武器禁運。這使得埃及與1956年5月16日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而5月30日雙方正式發表聯合公報建立外交關係。首任駐埃及大使為時任外交部部長助理的陳家康。

1956年10月爆發的蘇伊士運河戰爭中,中國堅決支持埃及,取得了埃及的好感。

但中蘇交惡後,由於需要依靠蘇聯以對抗以色列,埃及附和蘇聯一同批判中國,使得雙方關係陷入僵局,但納賽爾還是向中方表示希望能諒解其處境。文化大革命時期,在「造反外交」的影響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中東地區的外交處境及聲望急劇下降,直至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國才漸漸爭取到阿拉伯國家的好感。但埃及需要蘇聯的軍事裝備,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埃及的關係發展始終有限。

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質上向埃及提供了包括1000萬美元現匯、10萬噸小麥及3萬人份的軍事裝備的無償援助,使得兩國關係大幅提升[2]

改革開放後,雙方關係更是大幅提升,經貿合作、文化交流、戰略合作全面發展。1999年,雙方建立戰略合作關係。而自2007年1月27日起,兩國互相免持簽證

經貿關係

2011年,埃及是中國在非洲的第五大貿易夥伴,2012年為第四大。 2013年,雙方貿易額達102.13億美元。中國從埃及進口原油、液化石油氣大理石等,而埃及則從中國進口紡織品和機電產品等。

視頻

中國-埃及關係 相關視頻

中國援建埃及新首都,將出資85%幫助埃及
埃及領導人會見王毅,強調中埃關係呈強勁發展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