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會議)原圖鏈接來自 中央民族大學 的圖片

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建於1952年,此後名稱曾多次變更,相繼為民族研究所、民族學系、民族學研究院和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其歷史迄今已有55年。 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進行調整,各大學的民族學、社會學和人類學系都被撤銷,於是,除原燕京大學、清華大學[1]及中山大學外,也有輔仁大學、北平研究院等單位的部分民族學、社會學、人類學及民族史等方面的專家、學者來到研究部。研究部成立後,協助政府組織並參與了一系列重大活動。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參加民族識別;參與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編輯出版了《民族問題譯叢》及《中國民族問題研究集刊》;其他研究和社會工作;最早招收民族學專業研究生 等。 1980年,中央民族學院研究部改稱中央民族學院民族研究所,林耀華先生兼任所長,開始招收民族學專業的首屆本科生;並於80年代初在全國第一個獲得了民族學、民族史專業的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開始招收民族學、民族史、世界民族等專業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 1983年,在民族研究所的基礎上建立了全國第一個民族學系。林耀華與王輔仁先生先後任系主任。1985年,配合國家創建民族博物館的需求,民族學系增設民族文物與博物館專業並招收該專業本科生。1986年,民族學系與民族研究所合併,建立了從本科、碩士、博士到博士後流動站的完備的四級人才培養體系。1988年,國家教委確認中央民族學院的民族學專業為國家級重點學科點,為當時中央民族學院也是全國民族院校中惟一的國家級重點學科點。1993年,由國家民委批准,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民族研究所、藏學系、博物館、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教科部和岩畫研究中心聯合組成民族學研究院,1994年正式掛牌。1997年,人類學碩士和博士點獲得教育部批准,研究院開始招收該專業博士生。同年起,在教育部的網頁上開始對全國高校的各專業進行評比,民族學專業被評為全國高校第一名,並保留至今。 2000年,民族學研究院更名為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楊聖敏任院長,武小燕任黨總支書記。同時建立社會學系,恢復社會學專業並於2001年開始招收該專業本科生。2005年,民族社會學專業博士點通過教育部學位辦公室審批,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同時申報成功的還有社會學一級碩士學科點和社會工作本科專業。通過學科資源整合,民族學、社會學、博物館學三個專業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實力。目前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擁有民族學、人類學、民族社會學三個博士點,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民族社會學、考古及博物館學五個碩士點。

專業團隊

現有教職工54人。其中專職教師46人,黨團行政與教輔人員8人。教師職稱結構:教授25人(博士生導師12人),副教授12人,講師9人;教師學歷結構:博士學位32人(含在讀4人),碩士學位[2]5人(含在讀1人);教師專業結構:民族學、人類學專業23人,社會學專業14人,博物館學專業8人。

機構職責

學院有民族學系、社會學系。其中,民族學系下設民族學與人類學教研室、北方民族教研室、南方民族教研室、世界民族教研室;社會學系下設社會學理論與方法教研室、應用社會學教研室。另外還設有文博、歷史教研室,岩畫中心,民族學信息資料中心。 管理機構設有學院辦公室、教學管理辦公室、研究生與科研管理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 主要成果: 承擔有211工程、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基等多項研究課題;教師參加國內外各類學術交流會議。 出版有《中國少數民族生育文化(上)》、《20世紀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方法與方法論》、《中國民族學五十年》等多項著作,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

視頻

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 相關視頻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韻律操
舞之窗 中央民族大學蒙族表演組合綜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