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是全國歷史較長、規模較大、藏品較多的民族學專業博物館之一,是全國高校百餘家博物館中唯一收藏56個民族文物的博物館,也是全國首家展出黨的好幹部牛玉儒同志遺物的博物館,還是中國北方唯一展出台灣高山族文物的博物館。

簡介

我館始建於1951年,當時稱中央民族學院研究部文物室,著名的民族學家楊成志先生是文物室的第一任主任。1982年改為中央民族學院民族研究所文物研究室。1988年9月16日經國家民委批准正式成立中央民族學院民族博物館。1993年11月更名為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為支持和推動博物館的建設與發展,2002年學校決定將總面積近5000平方米的舊圖書館進行裝修改造,作為博物新館使用。現在新館已經於2004年9月26日正式投入使用。目前我館已經實現展廳和庫房恆溫恆濕,設備條件在全國高校博物館中屬於一流。 現在館藏有全國56個民族的錦旗、革命文物、土特產品、生產工具、服裝、皮毛、古器物、歷史文獻、珠寶器、武器、樂器、宗教用品等14類文物,及國外部分國家和民族的瓷器、錢幣[1]、圖片等文物,約2萬件(套)。這些藏品的特點,一是族屬、內容全面豐富,反映全國56個民族歷史、文化、精神風貌的各類文物幾乎都有收藏。二是以各民族民間傳統服飾、首飾居多。大部分服飾都已有幾十年、幾百年的歷史。這些服飾充分反映了各民族人民在紡織、印染、刺繡、鞣製皮革等方面的卓越才能和精湛技藝。三是許多藏品都具有重大的政治和歷史紀念意義,如解放初期達賴喇嘛和班禪大師獻給毛主席、各地少數民族人民獻給毛主席和黨中央的大量珍貴禮品。這些藏品生動真實地記錄和體現了黨對少數民族的親切關懷和廣大少數民族人民對黨中央、毛主席的衷心擁護與愛戴之情。四是不乏具有很高歷史與藝術價值的珍品,如新舊石器時代的石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秦漢以來的銅鏡、銅鼓、陶俑、瓷器、古錢幣、字畫,元、明、清時期的古扇,蒙、藏等民族貴族階層使用的金銀器皿、藏族的唐卡、黎族的龍被、畲族的族圖、藏傳佛教和伊斯蘭教的珍貴宗教器具和典籍,藏、傣、彝、納西、水等民族的古籍等。五是高山族的文物數量大、精品多。很多藏品都是進行民族學研究的寶貴資料。本館現在有工作人員15人,來自7個民族。其中包括教授(博導)1人、副研究館員3人、館員8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2人,在讀博士1人,在讀碩士1人。上述人員的學歷和職稱結構在全國博物館中是罕見的。

新館目前基本陳列為

北方民族服飾文化廳、南方民族服飾文化廳、生活文化廳和宗教文化廳和台灣少數民族文化、校史共6個展廳。民族服飾文化廳:展出漢、滿、蒙、朝鮮、鄂倫春、鄂溫克、赫哲、回、土、裕固、維吾爾、哈薩克、烏茲別克等民族的傳統服裝、首飾、冠帽、鞋靴、手套等。 民族服飾文化廳:展出藏、門巴、珞巴、彝、哈尼、拉祜、納西、白傣、傈僳、怒、獨龍、佤、德昂、布朗、基諾、苗、布依、侗、水、壯、瑤、土家、黎、畲、高山等民族的傳統服裝、首飾、鞋、織錦及刺繡工藝品等。 文化廳:展出各民族的舂米工具[2](舂碓、杵)、炊具(米盆、面盆、糌粑盒、水桶、頂水罐、牛奶桶、鐵鍋、火鍋、火壺等)、餐具(各種碗、盤、碟、勺、壺、罐等)、茶酒具(各種罐、壺、筒、杯、盞等)、煙具(煙斗、煙袋、煙槍、煙燈、煙鏟、煙簽、煙嘴、煙盒包、鼻煙壺、水煙袋等)、燈具(蠟燭、蠟台、燈碗、燈托、油燈等)、取火取暖用具(火鐮、爐子、手爐、腳爐、鐵火架等)、寢具(枕頭、耳枕、瓷枕、搖籃等)、盥洗器具(吊罐、洗手壺等)、刀具(蒙古刀、藏刀、保安刀、維吾爾刀、阿昌刀)等。 宗教文化廳:展出漢、蒙古、鄂溫克、回、藏、彝、白、傣、傈僳、佤、納西、苗、水、布依、瑤、畲、高山、等民族的宗教,包括佛教(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小乘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道教和各種原始宗教(薩滿教、東巴教)的服裝(袈裟、法帽、法衣)、法器(木魚、佛珠、佛幡、佛燈、供養瓶、法鈴、淨水碗、缽、佛盒、金剛盞、金剛杵、法螺、法號、卜具、神杖、神鼓、祈禱箱)、經籍(各種《古蘭經》、佛經、藏經、《東巴經》、《新約全書》、水書、貝葉經等)、宗教畫像、神偶、佛像、佛塔、圖騰板等。台灣少數民族文化展廳:展出20世紀20-30年代從台灣收集來的近百件文物,包括陶罐、珠貝衣、木雕、首飾、煙斗、盔甲、藤帽、木枕、佩刀、木壺、葫蘆器、藤籃、雙連杯、服裝等。

校史展廳

展出牛玉儒同志遺物、著名學者吳文藻、費孝通、馬學良、宋蜀華等先生的手稿和遺物以及改革開放後我校教師獲獎的學術著作、建校50多年來所取得的教學和科研成果等。 幾十年來,民族博物館一直堅持為教學、科研服務,為外事服務,為社會服務的宗旨,積極利用館藏文物,先後在北京、湛江、南戴河、昆明、香港、澳門及日本、韓國、英國等地舉辦各種形式和規模的展覽數十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如《中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展》,1981年曾赴日本東京等6大城市巡迴展出3個月,1990年第11屆亞運會和1995年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期間,兩次應組委會之邀在北京展出。2000年9月至10月,《中國西藏民俗文化展》曾赴韓國展出。《中國少數民族視覺文化展覽》於2004年赴英國展覽,受到廣泛的好評,並被納入中國駐英國大使館舉辦的「中英文化年」的系列活動和伯明翰第8屆國際首飾節的系列展覽中。2005年我館舉辦「紀念建國56周年中華民族服飾展覽」,2006年我館參加舉辦了「中、日、韓三國女性藝術展」、「中國首屆非物質文化保護成果展」,為國家和學校贏得了榮譽。 2004年9月26日,全國政協民族宗教委員會與我校聯合主辦「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周年、紀念人民政協成立55周年中國各民族服飾和人物畫展覽」,取得了圓滿成功。我館具體承擔中國56個民族服飾展覽和展演兩項任務。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傅鐵山、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忠禹、白立忱、丁光訓等領導參觀和觀看了展覽、展演。丁光訓副主席說:「看了你們的展覽非常領人激動,希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台灣高山族「立法委員」蔡中涵在參觀我館台灣少數民族文化展廳時談到:「我現在的心理感受只能用『震驚』兩個字來形容,我看到的展品在台灣早已經不存在了。」 新館開館以來,有近五萬人參觀了我館,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毫無疑問,我館收藏的56個民族寶貴文物是我國多元一體格局的生動象徵,是我們進行和諧社會建設、維護祖國統一、鞏固民族團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珍貴資源,是我們培育民族精神、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的感人教材。

視頻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 相關視頻

「錦繡中華」專題展中國刺繡傳習營在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開幕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2017新年祝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