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遼南條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日遼南條約》亦稱《交還奉天省南邊地方中日條約》由李鴻章和日本全權代表林董(日本語:はやし ただす)於公元1896年11月8日在北京簽訂。條約規定:日本交還遼東半島;清政府償付日本庫平銀三千萬兩作為「酬報」;交款後三個月內日本從遼東撤兵[1]。
三國干涉還遼
日本在旅順的暴行和《馬關條約》談判中的獅子大開口,讓西方列強很是驚詫。其中,沙俄對於日本割占其視為利益範圍之內的遼東半島,大為不滿。但是,俄國當時在遠東無海軍基地(旅大就是其覬覦的目標),陸路則西伯利亞鐵路未竣工,不利與運兵,單獨和日本開戰,似無把握。不過,幸好當時俄法結為同盟,可以共同行動,法國為對付德國,長期與俄國結盟。參加俄國提出的聯合干涉,既是鞏固俄法同盟的需要,又可藉此示惠於中國,從清政府那裡索取新的利權。但俄法兩國聲音還不夠大,因而俄國又想把英德兩國也拉進來,但英國明確表示不參加這個臨時組織,但德國卻表現出非同尋常的熱情。德國的目的一方面是想在遠東擴大侵略勢力,企圖在「還遼」之後向清政府要求「報酬",從中國割占一個海軍基地,另一方面希望藉此加深俄國和日本的矛盾,把俄國的注意力引向東方,減輕法俄同盟在歐洲對自己的壓力。
《馬關條約》簽訂後的第六天,即4月23日,俄、德、法三國駐日公使分別照會日本外務省,以《馬關條約》某些條款「有害於中國首都安全和將來遠東的永久和平」為口實,要求日本放棄對遼東半島的占領,並限15日內答覆,否則三國海軍將有所行動。俄國公使的備忘錄「勸告」日本政府,放棄確實領有遼東半島,公使希特羅渥還警告說,日本要是永久占領遼東半島,恐怕會招致衝突。德法兩國公使的備忘錄意思也差不多,德國公使哥特斯米德更是恫嚇說:「日本必須讓步,因為對三國開仗是沒有希望的。」與此同時,三國軍艦游弋於日本海面,俄國西伯利亞總督急召預備兵入伍,俄軍6萬餘人集結海參崴(俄語:Владивосток),向日本施加壓力。
日本對三國干涉還遼一事頗感震驚。長達九個月的甲午戰爭,已使日本軍隊疲憊不堪,財政和軍用物資極端乏匾,「不僅對三國聯合的海軍無法應付,即單獨對抗俄國艦隊亦無把握」。日本政府曾力圖爭取美、英等國進行反干涉。但美、英兩國均不願為此而與俄、德、法三國發生正面衝突,因而表示採取中立立場。
日本爭取其它國家反干涉的外交努力失敗後,採取了「對於俄、德、法三國雖全然讓步,但對中國一步不讓」的基本方針。一方面向三國政府聲明:「日本帝國政府根據俄、德、法三國政府之友誼忠告,約定拋棄遼東半島之永久領有」另一方面壓迫清政府必須批准並如期交換《馬關條約》[2],以維護其既得利益。
日本雖聲明放棄對遼東半島的占領,但卻於7月19日向三國提出由清政府償付庫平銀五千萬兩作為「贖遼費」的要求。俄國為加強對清政府的影響,竭力表示辦事「公正」,主張減半。經過多次磋商,「贖遼費」定為三千萬兩。
三國干涉還遼並不意味列強有心維護中國的領土完整,恰恰相反,帝國主義列強紛紛以「還遼有功」或其他藉口,在中國展開了攫奪租借地、劃分 勢力範圍並向中國投資的大競爭。
視頻
中日遼南條約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日遼南條約》什麼時候簽訂的?,日曆網,2014-08-14
- ↑ 《馬關條約》的具體內容!,搜狐, 2017-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