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樂亭遊春三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豐樂亭遊春三首》 | |
---|---|
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詞 |
《豐樂亭遊春三首》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組詩作品。
這三首詩作於宋慶曆七年(1047)春。第一詩詩人用擬人手法寫鳥語花香,生動表現出春光的迷人和勃勃生機;用誇張手法說「酒醒春已歸」,感嘆春天的短暫,暗含着詩人濃厚的惜春之意。第二首詩前兩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春天的美景;後兩句借太守插花醇歸形象的塑造,側重寫醉春之態。第三首詩寫暮春時節一望無際、鬱鬱蔥蔥的美景,寫了暮春時節草木青翠、落紅滿地的特徵,表達了遊人對此懷着喜愛和戀戀不捨的感情。三首詩都是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寫景鮮艷斑斕,抒情含意深厚。情致纏綿,餘音裊裊。
歐陽修於慶曆六年1046在滁州郊外山林間造了豐樂亭第二年三月寫了這組詩。豐樂亭建於琅琊山風景名勝區豐山東北麓的幽谷中是豐山風景最佳之處距滁州城約1公里。這裡面對峰巒峽谷傍倚澗水潺流古木參天山花遍地風景十分佳麗。關於豐樂亭的興建歐陽修在《與韓忠獻王書》中告訴友人「偶得一泉於滁州城之西南豐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愛其山勢回換構小亭於泉側。」泉名「豐樂泉」亭名「豐樂亭」取「歲物豐成」、「與民同樂」之意。歐陽修還寫下《豐樂亭遊春三首》記載與民同樂之盛況。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豐樂亭遊春三首
作品出處;《全宋詩》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別名;豐樂亭遊春
作者;歐陽修
創作年代;北宋
作品原文
《 豐樂亭遊春三首》
其一 綠樹交加山鳥啼晴風蕩漾落花飛。
鳥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歸。
其二 春雲淡淡日輝輝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西逢太守籃輿酩酊插花歸。
其三 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1]
遊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白話譯文
其一 鬱鬱蔥蔥的綠樹間交加着鳥兒的啼叫鳴歡萬里晴空下款款的春風將落下的花瓣吹拂得四處飛舞。我就迷醉在這一片的鳥語花飛的大好春光之中待到第二天酒醒的時候才發現春天已經將要結束了。
其二 頭上是暖暖的陽光和淡淡的雲朵腳底青草茂盛主動牽惹遊人的衣襟柳絮紛飛灑落在身上。漫步至小亭前遇到太守坐着一個小竹轎子半醺半醉的頭上插滿了鮮花嘻笑歸來。
其三 紅花滿樹青山隱隱日已偏西。廣闊的郊野草色青綠看不見邊際。遊春的人們興趣正濃哪管春天將去。豐樂亭前人來人往落花遍地。
詞句注釋
⑴豐樂亭在滁城西一里許的大豐山下歐陽修任滁州今安徽滁縣知州時所築為當時滁州的勝游之地。
⑵太守漢代一郡的地方長官稱太守唐稱刺史也一度用太守之稱宋朝稱權知某軍州事簡稱為知州。詩里稱為太守乃借用漢唐稱謂。
⑶紅樹開紅花的樹或落日反照的樹非指秋天的紅葉。
⑷長郊廣闊的郊野。無涯無邊際。
⑸老逝去。一作「盡」。春將老春天將要過去。
作品鑑賞
豐樂亭在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縣西南豐山北麓琅琊山幽谷泉上。此亭為歐陽修任知州時所建。他寫了一篇《豐樂亭記》記敘了亭附近的自然風光和建亭的經過由蘇軾書後刻石。美景美文美書三美兼具從此成為著名的遊覽勝地。
豐樂亭周圍景色四時皆美但這組詩則擷取四時景色中最典型的春景先加描繪。第一首寫惜春之意第二首寫醉春之態第三首寫戀春之情。
第一首頭兩句說綠影婆娑的樹木枝葉連成一片鳥兒在山上林間愉快地歌唱。陽光下和煦的春風輕輕吹拂着樹枝不少落花隨風飛舞。「交加」意為樹木枝葉繁茂種植緊密所以枝葉交叉重疊形成一片綠陰。「蕩漾」兩字寫出春風在青山幽谷、林間草坪飄揚的神理也寫出遊人在撩人春景中的愉快心境。明媚春光令人心醉。詩人呢野鳥啁啾雜花亂飛他一概不聞不見他也進入了醉鄉。次日酒醒春無蹤跡原來已悄然歸去了。第四句「明日酒醒春已歸」表面說醉了一天實際是醉了整整一個春天。此句用誇張的語言反襯春景的迷人和春日短暫帶有濃厚的惋惜之意。
第二首前兩句說天上是淡雲旭日晴空萬里地上則是春草茂盛蓬勃生長碰到了遊人的衣襟而飛舞着的楊花、柳絮灑落在遊人的春衣上「拂了一身還滿」。一個「惹」字寫出了春草欣欣向榮之勢春草主動來「惹」人又表現了春意的撩人配上一個「拂」字更傳神地描繪了春色的依依。此句與白居易的名篇《錢塘湖春行》中「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兩句相比功力悉敵簡直把春景寫活了
第三四句寫遊人興之所至來到豐樂亭在亭西碰上了歐陽太守。太守在於什麼呢他雙鬢和衣襟上插滿了花卉坐在竹轎上大醉而歸。籃輿是竹轎。他不乘一本正經的官轎而坐悠悠晃動、吱嘎作響的竹轎顯示出灑脫不羈的性格。因為坐的是敞篷的竹轎嵌而人們得以一睹這位太守倜儻的丰采。
第三首寫青山紅樹白日西沉萋萋碧草一望無際。天已暮春將歸然而多情的遊客卻不管這些依舊踏着落花來往於豐樂亭前欣賞這暮春的美景。有的本子「老」字作「盡」兩字義近但「老」字比「盡」字更能傳神。這首詩把對春天的眷戀之情寫得既纏綿又酣暢。在這批惜春的遊人隊伍中當然有詩人自己在內。歐陽修是寫惜春之情的高手他在一首《蝶戀花》詞中有句雲「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真是令人腸斷而此詩「來往亭前踏落花」的多情遊客也令讀者惆悵不已。
古詩文鑑賞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 漢族,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籍貫江西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2]
歐陽修於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以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死後累贈太師、楚國公,諡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
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3]其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4]
歐陽修一生宦海浮沉,曾三遭貶謫,仕途不像晏殊那麼順利,對人生命運的變幻和官場的艱險有較深的體驗。表現這類情感的詞作雖然不太多,但畢竟顯示出一種新的創作方向,即詞既可以寫傳統的類型化的相思恨別,也能夠用以抒發作者自我獨特的人生體驗和心態。他有名的《朝中普·平山堂》(平山欄檻倚晴空)更展現出他瀟灑曠達的風神個性。這種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用詞來表現自我情懷的創作方式對後來的蘇軾有着直接的影響。[5]
視頻
參考資料
- ↑ 《 豐樂亭遊春》 詩詞文句網
- ↑ 歐陽修簡介 古詩文網
- ↑ 韓愈簡介 古詩文網
- ↑ 歐陽修——北宋文壇領袖 趣歷史
- ↑ 《毛鋪大美湖北》為您揭秘《醉翁亭記》歐陽修為啥不愛隨州 重慶晨報,發布時間,05-08 16: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