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湖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臨湖軒原為燕京大學校長美國人司徒雷登(Leightan Stuart)的住宅,作為燕京大學接待貴賓和開會的地方。前北大校長馬寅初(1882年-1982年)也曾住此,現為北京大學貴賓接待室。「臨湖軒」是北大校友、著名作家冰心命名的。
名字緣起
臨湖軒的遺址是清朝乾隆年間權臣和珅淑春園的「臨風待月樓」,1860年淑春園被毀時只有未名湖邊的石舫基座和這座樓保存下來。燕大建校時,時任校長司徒雷登的費城友人——喬治·柯里夫婦(Mr & Mrs George)捐資修繕此樓,贈給校長司徒雷登作為住宅。1931年根據冰心提議將其命名為「臨湖軒」,胡適書寫制匾懸掛於中間大廳臨湖一面的門額上,實際上是接待來訪貴賓、召開重要會議的公共場所。
臨湖軒顧名思義,在未名湖畔[1]。它是燕園裡現存的最古老的一所建築。1931年,燕大教師、文學家冰心為庭院命名,後來由胡適題寫了匾牌。
文物特色
臨湖軒可以說是燕園裡現存的最古老的一所文物。西北有山林環抱,東北可眺山色湖光,南有竹林作屏障,東臨幽谷深池,周圍有密林環繞,環境特別幽靜。文物物依山就勢,高低錯落,功能分明,尺度親切,遠觀只見屋脊,入內則別有天地,布局上突出一個「藏」字。
名人故事
本院西側房曾為林邁可(Michael Lindsay)居室。林邁可,英國學者。1937年受聘為燕京大學經濟學導師,領導創辦牛津大學式的導師制。在當時日本帝國主義盤踞之下,林曾數次秘密訪問華北抗日游擊區,並在淪陷後的北平的八路軍採購藥材和無線電器材。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林氏夫婦在八路軍的幫助下進入抗日根據地,在晉察冀和延安參加抗日工作,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方攜妻及子女返英。解放後林氏曾數次訪華。
臨湖軒體現的是中國古典建築的特色[2],它並不大,但是發生在這座軒子裡的故事卻很多。臨湖軒的前後幾位主人中,有兩位尤其值得關註: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和北大校長馬寅初。1929年,司徒雷登在這裡主持了吳文藻和作家冰心的婚禮。1935年,吳文藻的學生費孝通和王同惠也在這裡舉行婚禮,主婚人還是司徒雷登校長。
相關事件
解放初,臨湖軒仍然作為校長宅邸,開始是燕大校長陸志偉入住,1952年,北大遷到燕園,馬寅初校長也曾在這裡居住並迎接賓客。在馬寅初離開校長職位遷出臨湖軒後,再也沒有一位北大校長在此居住過。這裡被改成貴賓招待所,歸屬北大外事處,成為專門接待外賓的地方。
今天,臨湖軒作為北京大學的貴賓接待室,每年要接待幾十個國家幾千名來北大參觀訪問的外賓(包括外國國家元首、專家和學者)以及港澳同胞和僑胞,中央領導人來北大視察工作時也常常來這裡駐足。軒外的古樹安靜地注視着這裡的一切。
視頻
臨湖軒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北大未名湖畔吸引了全國的遊客 但很少人知道它背後的來歷 ,搜狐,2017-09-19
- ↑ 古建中國丨古代建築的藝術價值,搜狐,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