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丹參,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乾燥根和根莖。
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泥沙,乾燥。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
具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之功效。
用於胸痹心痛,脘腹脅痛,症瘕積聚,熱痹疼痛,心煩不眠,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瘡瘍腫痛。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科:唇形科
屬:鼠尾草屬
種:丹參[1]
分布區域: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
入藥部位
植物的根、及根莖。
性味
味苦,微寒。
歸經
歸心、肝經。
功效
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
主治
用於胸痹心痛,脘腹脅痛,症瘕積聚,熱痹疼痛,心煩不眠,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瘡瘍腫痛。
相關配伍
1、治妊娠胎墮,下血不止方:丹參十二兩,㕮咀,以清酒五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 [5] (《千金方》)
2、寒疝腹痛:小腹陰中相引痛,白汗出,欲死。以丹參一兩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聖惠方》)
3、熱油火灼,除痛生肌:丹參八兩銼,以水微調,取羊脂二斤,煎三上三下,以塗瘡上。(《肘後方》)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禁忌
不宜與藜蘆同用。
炮製
採集加工
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泥沙,乾燥。
炮製方法
1、丹參:除去雜質和殘莖,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2、酒丹參:取丹參片,加黃酒拌勻,悶潤至透,置鍋內,用文火炒,取出放涼。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細長,圓柱形,外皮朱紅色。
莖四棱形,上部分枝。葉對生;單數羽狀複葉,小葉3~5片。
頂端小葉片較側生葉片大,小葉片卵圓形。
輪傘花序項生兼腋生,花唇形,藍紫色,上唇直立,下唇較上唇短。
小堅果長圓形,熟時暗棕色或黑色。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向陽山坡草叢、溝邊、路旁或林邊等地。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
目錄
參考來源
- ↑ 丹參_丹參的功效與作用 - ,中藥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