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接受史辯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為接受史辯護》,副標題:陳文忠文學批評史,作 者: 陳文忠,出版社: 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
文學起源於人類的思維活動。最先出現的是口頭文學,一般是與音樂聯結為可以演唱的抒情詩歌。最早形成書面文學的有中國的《詩經》、印度的《羅摩衍那[1]》和古希臘的《伊利昂紀》等。歐洲傳統文學理論分類法將文學分為詩、散文、戲劇三大類。現代通常將文學分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2](劇本)四大類別。
內容簡介
本文集按論題分三編。編文藝學基本問題,對文學的生命本質、「文學的自覺時代」、文學理論的學科性質和人生意義等論題作了深入探討;第二編接受史研究,着重探討了經典作家接受史和唐詩經典接受史研究的理論方法,並對唐詩經典的接受史展開了多角度的個案研究;第三編20世紀中國美學,對20世紀中國美學「始於美育,終於美育」的學術傳統以及美學家的美學動機和美學體系之間的關係等問題提出了獨到見解。「為接受史辯護」是文集命意所在。為此,作者在「後記」中特別強調,作為學術方法的接受史包含相互關聯、層層深入的三重含義:一是搜集材料的接受史方法;二是對待材料的接受史態度;三是研究問題的接受史意識。只有全面把握接受史的精神實質,才可能走出接受史的困境,取得接受史的實績。
目錄
文論是人論
三千年文學史,百年人生情懷詠嘆史!
——文學生命本質的新思考……………………………………………3
一個母題的誕生與旅行
——古代登高詩境的生命進程…………………………………………31
論「文學自覺」的多元歷史進程
——30 年「魯迅問題」論爭的回顧與思考………………………………60
比較詩學的三種境界
——20 世紀中國比較詩學的進程與方法………………………………96
也談批評學與文學理論
——向達流先生請教…………………………………………………119
文學是人學,文論即人論
——略論「文學理論」的人生意義……………………………………128
為接受史辯護
走出接受史的困境
——經典作家接受史研究反思………………………………………137
唐詩的兩種輝煌
——兼論唐詩經典接受史的學術方法………………………………166
唐人青春之歌走向之路
——《春江花月夜》1300 年接受史考察………………………………184
從「影響的焦慮」到「批評的焦慮」
——《黃鶴樓》《鳳凰台》接受史比較研究……………………………212
從「手抄本」到「印刷本」的文化旅程
——《尋隱者不遇》傳播接受史研究…………………………………236
為接受史辯護
——《中唐元和詩歌傳播接受史的文化學考察》的學術意義………254
美學的動機與情結
20 世紀中國美學的集體情結………………………………………………265
一生與青年為友的美學家
——論朱光潛的美學動機和美學情結………………………………281
「腹有詩書氣自華」
——「新讀圖時代」為什麼還要讀「詩書」? …………………………306
後記………………………………………………………………………324
重印後記……………………………………………………………………328
參考文獻
- ↑ 古代印度的史詩:《羅摩衍那》,簡書,2018-08-21
- ↑ 世界戲劇發展史及中國話劇的興起,豆丁網,201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