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烏克蘭天主教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報佳音書店 的圖片

烏克蘭天主教會亦稱「烏克蘭合併教會」。東儀天主教會之一。承認天主教基本信條(教宗首席地位、煉獄說、和子句等),但保留使用斯拉夫語的正教禮儀。

歷史背景

烏克蘭拜占庭接受基督教信仰,教會最初附屬於君士坦丁堡牧首。14世紀,立陶宛人進入烏克蘭,烏克蘭人在政治上受信奉羅馬天主教的立陶宛人控制。都主教基輔的伊西多爾(Isidoreof Kiev)參加佛羅倫薩公會議,同意羅馬天主教與東正教合一的1439年法案。烏克蘭人最初接受合一,但幾十年後拒絕。1569年,立陶宛和波蘭聯合形成聯邦,大多數烏克蘭人進入波蘭。在此期間,新教進入烏克蘭傳教;耶穌會開始從事羅馬教廷和東正教的合一工作,降低新教的影響。不久,部分東正教徒支持合一。1595—1596年,東正教主教會議在布列斯特(Brest)舉行,宣布羅馬教廷和基輔的都主教區合一,合一事件導致教會分裂。因其時該地區歸波蘭立陶宛王國統治,居民稱羅西尼亞人,故又有「羅西尼亞教會」之說,但現已罕用。西部教區加利西亞(Galicia)較晚加入合一,其中普熱梅希爾(Przemysl)於1692年加入,利沃夫(Lviv)於1700年加入。至18世紀,烏克蘭西部的三分之二東正教徒成為羅馬天主教徒。

發展狀況

在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統治期間,合一逐步受到壓制。1839年,沙皇尼古拉斯一世(Nicholas I)廢除俄羅斯統治地區的合一活動,僅波蘭的霍爾姆(Kholm)大主教區除外,但至1875年亦合併入俄羅斯正教會。烏克蘭天主教會僅在加利西亞存活,1772年受奧匈帝國統治,一戰後歸屬波蘭。1900—1944年,安德魯?舍普體斯基(Andrew Sheptytsky)擔任基輔大主教,教會得到復興。

二戰伊始,大部分加利西亞地區合併入蘇聯。1945年,蘇聯清除烏克蘭天主教會,逮捕所有主教,次年,判處他們長期勞教。1946年,在基輔舉行「主教會議」,正式廢除布列斯特合一協議,烏克蘭天主教會併入俄羅斯正教會。後該教會被宣布為非法,轉入地下繼續活動;1988年6月,慶祝羅斯受洗一千周年後,重新公開活動。1989年後,莫斯科牧首區和羅馬教廷曾就合併教會的地位、教堂歸屬等問題進行多次談判,烏克蘭天主教會獲政府註冊登記權利,逐步收回原有教產,地位得到改善。1990年,羅馬教宗召集世界各地的烏克蘭天主教會神職人員至梵蒂岡開會,討論烏克蘭天主教會在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合法事宜以及教產處置問題。1991年2月,在羅馬索非亞教堂召開第四次主教會議,討論採用1990年第十八次世界主教會議通過的《東方教會法典》、旅居國外的教會領袖重返烏克蘭以及與俄羅斯正教會的關係等問題。同年3月,在53年前離開烏克蘭的樞機主教柳巴奇夫斯基(Myroslav Ivan Lubachivsky)返回利沃夫,重建其教會機構。現有信徒500多萬人(2000年),會堂3200座,分布在西烏克蘭地區,以利沃夫為中心。

天主教

天主教」一詞的西文源自希臘文,意為「全世界的」、「普遍的」。中文「天主」一詞,為明末天主教傳教士進入中國[1]後,借用中國原有名稱對所信之神的譯稱,取意為至高至上的主宰,以與中國所信奉的神靈相區別,故稱其教為天主教。天主教信奉天主和耶穌基督,尊耶穌生母瑪利亞為「聖母」。「信經」[2]是天主教權威性的信仰綱要,也是信徒受洗入教時必讀的經文。其中《使徒信經》是最古老的信經之一,共十二條,有「十二端信道」之說,囊括了天主教信仰的主旨,主要包括三大部分:1.相信全能的父上帝(天主)。他化成天地,創造人類。2.相信天主聖子(耶穌基督)。耶穌降生為人、救贖人類,受難(被處死)、復活、升天,末日審判時將再次降臨。3.相信天主聖神(即聖靈)、聖教會、肉身復活等。

參考文獻

  1. 天主教的簡介以及天主教在青海省的傳播,青海新聞網,2006-08-20
  2. 信經,新浪博客,201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