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烏蘭敖都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烏蘭敖都鄉

中文名 :烏蘭敖都鄉

所屬地區: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

烏蘭敖都鄉,隸屬於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地處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西部,距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地130千米;東與查乾花鎮接壤,南與浩特芒哈鄉相連,西與長嶺縣三團鄉毗鄰,北與乾安縣所字鎮交界。 行政區域總面積292.48平方千米。 清初,為蒙古族遊牧地;1983年,烏蘭敖都公社改烏蘭敖都鄉。 截至2018年末,烏蘭敖都鄉有戶籍人口11758人。 截至2020年6月,烏蘭敖都鄉下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 2011年,烏蘭敖都鄉農業總產值1.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426元。 [1]

位置境域

烏蘭敖都鄉地處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西部,距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地130千米。東與查乾花鎮接壤,南與浩特芒哈鄉相連,西與長嶺縣三團鄉毗鄰,北與乾安縣所字鎮交界。轄區東西最大距離3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9.5千米,行政區域總面積292.4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烏蘭敖都鄉地處沙丘覆蓋的壟狀崗地,地勢平坦。

氣候

烏蘭敖都鄉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長夏短,氣溫變化差異大,春秋兩季乾旱少雨,多風沙,雨量多集中在夏季。 烏蘭敖都鄉年積溫2850度,無霜期135天,年平均降水量約為320毫米左右。

自然災害

烏蘭敖都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澇災、風災、雹災等。旱災發生率較高,幾乎每年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災;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7年7月,致使當年農業瀕於絕收。

自然資源

烏蘭敖都鄉境內西部屬草原地區, 有得天獨厚的草原和牧場。草質優美、植被豐厚、牧場種類繁多,適合發展畜牧業。境內野生經濟植物種類繁多,主要有羊草、野大麥、羅布麻、麻黃、蒲公英、茵陳、蒼耳、苜蓿、甘草、遠志、防風、柴胡、桔梗、黃四、地榆、草木犀、胡枝子17種中草藥材。 烏蘭敖都鄉野生動物資源有狐狸、獾子、貉子,狼、野兔、刺蝟、黃鼠狼、大眼賊、大雁、白鶴、野雞、沙燕子、貓頭鷹、山鴿、喜鵲、烏鴉、蛇等幾十種。

人口

2011年末,烏蘭敖都鄉轄區總人口16053 人,有流動人口132人。總人口中,男性8171人,占50.9%;女性7882人,占49.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4142人,占88.1%;有蒙古、滿、回3個少數民族,共1911人,占11.9%;其中蒙古族1818人,滿族85人,回族8人。人口出生率6‰,人口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長率3‰。 截至2018年末,烏蘭敖都鄉有戶籍人口11758人。

經濟

截至2011年末,烏蘭敖都鄉有耕地面積12.1萬畝,林地面積5.3萬畝。 2011年,烏蘭敖都鄉農業總產值1.4億元,比上年增長12%;有大型農業機械52台(輛),小型農業機械1860台(輛);農民人均純收入5426元。 烏蘭敖都鄉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綠豆、葵花等。2011年,烏蘭敖都鄉生產糧食2200噸;生產花生2500噸,綠豆2000噸,葵花750噸。 烏蘭敖都鄉畜牧業以飼養牛、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烏蘭敖都鄉畜牧業總產值3300萬元。牛年末存欄1.9萬頭,羊年末存欄5.7萬隻,生豬年末存欄1.4萬頭。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烏蘭敖都鄉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107人,專任教師15人。小學3所,在校生412人,專任教師9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12人,專任教師4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烏蘭敖都鄉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5個,建築面積160平方米,藏書1.5萬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烏蘭敖都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0個,其中疾病控制中心1個,衛生院1個。專業衛生人員30人,其中執業醫師5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4人。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烏蘭敖都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43戶,人數956人,支出109萬元,比上年增長18%,月人均95元,比上年增長22%;農村五保集中供養6人,支出5.7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1人,支出3.5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醫療教助18人次;農村臨時救濟1520人次,支出18萬元,比上年增長18%。 2011年,烏蘭敖都鄉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2萬元。社會福利費5.7萬元,比上年增長32%;社會服務單位1個,床位20張。 2011年,烏蘭敖都鄉新增就業人員171人,有43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3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9人,全年共幫助4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