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特後旗天主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烏拉特後旗天主堂坐落於內蒙古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居多的少數民族邊境旗——烏拉特後旗。這裡地廣人稀,巴音寶力格鎮(東升廟)是烏拉特後旗旗府所在地。
2014年周學清神父來到這裡擔任本堂。因為由民房改建的教堂年久失修,每到雨季外面下大雨,堂里下小雨。周學清神父當時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在這片土地上蓋起一座新的天主教堂,讓教友們搬進寬敞明亮的新堂,把福音廣傳於烏拉特後旗的每一個角落。值得慶幸的是,在本堂神父無數次的奔波和不懈努力下,在主教的支持和政府各級領導的關照下,建成了一座「哥特式教堂」
獨特景觀
烏拉特後旗境內有眾多峽谷和象形景觀:有距今約7500萬年至1.2億年,中國乃至中亞最重要的,也是最大的晚白堊恐龍化石產區,該地堪稱恐龍化石寶庫。有從新石器時代留下的陰山岩畫。還有建於1902年(清光緒28年)的藏傳佛教善岱古廟,又名薩拉達布廟。
有秦漢長城、全國最大的蒙古包群、創下吉尼斯紀錄的敖包群,以及匈奴城等等。當地教會歡迎全國各地的教友來烏拉特後旗教堂朝聖,並領略烏拉特後旗境內的美景。
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教堂是伴隨着市民社會的崛起而迅速流行起來,成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其特點是尖塔高聳,在設計中利用十字拱、立柱、飛券以及新的框架結構支撐頂部的力量[1],使整個建築高聳而富有空間感,再結合鑲嵌有彩色玻璃的長窗,使教堂內產生一種濃厚的宗教氛圍。
哥特式教堂以其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是1143 年在法國巴黎建成的聖丹尼教堂,其四尖券巧妙地解決了各拱間的肋架拱頂結構問題,有大面積的五顏六色的花窗玻璃,有些呈三角形,有些則為圓形,我們叫它玫瑰窗。這種建築則為以後許多教堂所效仿。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有巴黎聖母院大教堂、意大利米蘭大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2]等。
參考文獻
- ↑ 【頂級建築】歐洲十大中世紀哥特式教堂,個人圖書館,2016-01-28
- ↑ 《科隆大教堂》_紀實台,央視網,2013-06-20